10月29日,以“健康赋能 乐龄成长”为主题的阳澄湖·2025银龄大会在九如城阳澄湖颐养中心圆满举行。本次大会由九如城集团主办,汇聚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百余位活力长者,围绕银发经济、健康养老、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共同描绘银龄群体高质量生活新图景。

大会开篇,九如研究院院长龚纯带来《千位百岁·话长寿》主题发布及讲话,通过对千位百岁老人的追踪研究,揭示科学养生、认知革新,社会融入等健康老龄化的核心要素。





闵星、韩今、王平、叶骏良、谈云财五位长者代表进行“银龄之声”分享,他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退休后丰富多元、活力满满的生活日常,生动展现出新时代长者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的昂扬姿态与精神风貌,传递出银龄群体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江苏省民政厅原一级巡视员沙维伟发表《银发经济——老龄社会负熵金钥匙》主题演讲,他表示,银发经济不是简单的养老产业,而是应对老龄社会熵增的自我革新、动能输入和系统重构,是老龄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银发经济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老年群体有尊严、有价值、有品质;各代际和谐共处、全龄友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充满活力的新型有序社会。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特聘)、博士生导师罗守贵发布《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2025》,他指出,报告已经连续多年发布,今年将重点围绕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维度、产业生态与创新模式、监管体系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展开。报告宗旨是想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和支持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促进养老院和老人及其家庭相互理解,发挥银龄群体积极作用,帮助社会寻找到利益相关方的均衡点,让老人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史健勇发表《拥抱金色年华,再启人生华章》主题讲话,他表示,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关注生命长度的同时,更要关注生命质量。首先要重新认识积极的老年生活,其次要具备寰球视野,了解多元养老的图景;最后要具备行动指南,让养老生活舞起来,让身体动起来,让大脑忙起来,让社交活起来,让科技联起来,共同将“养老-保基本”变成“享老-讲品质”。

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图书馆馆长、老龄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瑞君发表《拥抱银发经济: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新生态》演讲,她表示,养老产业在银发经济浪潮中机遇空前,但必须通过系统性创新来破解挑战,要从“粗放供给”转向“精准适配”,深耕细分市场;从“单一服务”转向“融合生态”,创造增量价值;从“人力依赖"转向“人技协同”,提升运营效率;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创变”,引领需求发展。最终,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完成从传统养老服务业向现代银发经济产业的全面升级。

苏州未来银发经济生态创新中心理事长兼院长刘鹏发表《银龄生态价值创新》演讲,他表示,需以生态价值主张为导向,实现共生与缠绕。要着眼系统、未来与动态演化,推动认识与视角的升级切换;从精准认识问题、科学形成解决方案,到有效解决问题、深度参与场景化运营。要躬身入局,主动创造共识、精准切入场景,积极参与改变。要坚持整体思考、聚焦点上突破,推动团队行为快速迭代;要从场景出发,构建产品、技术能力与项目;从网络视角出发,整合交互资源、加强节点-网络协同与网络效应;从生态维度出发,构建生态位、运营体系与生态演化机制,最终创造共享共生格局与生态红利。



大会重磅发布“橐龠班”与“银龄岐黄学堂”两大计划。九如城集团九如教育总经理邱美玲介绍,“橐龠班”将融合经典哲学与现代康养理念,这不是课程,而是一次生命进阶绽放;这并非单一知识传授,而是将九如百岁长者研究结果导入实践;将与同频者共修,构建高能量社交圈层。随后,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王明强、九如教育总经理邱美玲共同为“银龄岐黄学堂”揭幕。



在“橐龠圆桌论坛”上,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养老产业学院建设办公室主任黄璜与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郁瑞芬,越南光伏创始人杨勇智,深圳市矿富泉矿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涛,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西藏奇正青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若琼,共同围绕“健康长寿”展开对话。嘉宾们表示,健康长寿不仅是银龄群体的核心需求,更是跨领域协同发力的重要方向:需结合食品产业创新提供科学营养支持,联动新能源等相关领域搭建绿色健康生活场景;同时要聚焦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将健康理念融入产品研发、服务落地等各环节,共同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健康长寿实现路径。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元晶展示了她退休后创作的系列摄影作品,通过一幅幅鲜活的作品,她生动传递出“用镜头记录生命之美”的理念,也为“积极老龄观”写下了生动注脚,鼓励更多银龄朋友在退休生活中找到热爱、活出精彩。

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教研室教授许琪发表《营养与脑衰老》演讲,她指出,大脑衰老并非在60岁或70岁时突然降临的“事件”,而是一场贯穿整个成年期、缓慢且持续的“遭遇战”,需提前重视与干预。从中医理论来看,“脑为髓之海”,而“肾主骨生髓”,同时“心主神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基于此,可通过构建整体健康的饮食模式,比如注重食材性味与脏腑的适配性、均衡摄入养髓益脑的营养素等,为大脑打造专属“重点保护计划”,延缓脑衰老进程。

中国现代作家潘文龙发表《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演讲,他表示,银发写作的核心在于真实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大家立即行动,立即拿起笔,开始写作,持之以恒,记录生活点滴。通过分享写作内容,老年人可以与家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感情,还能激励后代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传承优良家风。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王明强发表《中医国学养生智慧》演讲,他从传统养生文化出发,提炼出“智者寿、仁者寿、寡欲者寿、中庸者寿、顺天应时者寿”的核心要义,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针对银龄群体,他祝愿大家能做到“少私寡欲勿劳心,常含乐意莫生嗔”,以豁达心态面对生活;更能践行“每把戏言多取笑,任我逍遥度百春”的生活智慧,在自在从容中享受健康长寿。

在“银龄阅读”圆桌论坛上,复旦大学博士、《管理视野》执行主编于保平与钱美芳、杨阳、吴畏、程凤琳、马微五位银龄阅读代表探讨阅读对养老养心的促进作用。嘉宾纷纷分享了通过经典品读涵养心性、借助科普读物拓展认知的收获,共同推动“银龄阅读”成为丰富晚年生活、滋养精神世界的新风尚。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康养专业副教授李金凤发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养老》演讲,她表示,老年健康的准备越早启动越好,这种准备并非阶段性任务,而是始于每一次对身体的尊重与呵护,贯穿于一生的思想认知与实际行动之中。首先要明确向往的生活方向,为健康养老树立清晰目标;其次需逆向设计日常习惯,理清习惯与目标间的内在关联;再者要从“小处”着手,关键在于长期坚持;还要营造有利健康的环境,涵盖物理空间优化与积极人际交往;同时要保持耐心与自我接纳,巧用时间平衡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本次大会从趋势研判到实践破局,再到银龄运动、文学、摄影等文化场景的激活,每一项成果都为“积极老龄化”写下生动注脚。愿我们以此次阳澄湖·银龄大会为起点,携手共赴银发新时代,让每一段人生都能在银龄岁月中绽放独特光彩,共同见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