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除了法定流程外,这次常委会还邀请了15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公民参与旁听。他们不仅旁听了本次常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还旁听了分组审议,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历史上的第一次,彰显着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公民旁听工作上的深化与拓展,让民主在旁听中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
公民旁听人大会议,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行使着本行政区域内的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等重要职权,公民通过旁听会议,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国家权力的运行过程,知道政策法规制定的来龙去脉。据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旁听常委会会议的公告发布后,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80多人踊跃报名,他们的参与大大拉近了普通民众与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距离,使民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变得可感可触。正如旁听公民、淮阴区马头镇双闸村书记黄凯所说:“以前对于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只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一个结果。这次零距离的旁听会议,我清晰地看到每一项法规政策,其背后都包含着深入基层的调研、广泛地听取各行各业的意见,特别是各位委员在审议的时候,不仅立足于专业的角度,更是站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此次旁听,还有着从“开门”到“拆墙”的意味,以细节彰显制度诚意。去年底,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了保障公民旁听会议的制度规定和一系列具体措施,即《公民、外国友人旁听省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办法》,今年初召开的省人代会上,便首次组织了公民旁听省人代会开幕会,获得了广泛关注。如今又将实践深化至常委会分组审议层面,进一步拓展了民主深度。因为不同于全体会议议程相对程式化,分组审议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交锋观点的关键场域,涉及立法条文如何修改、民生痛点如何回应等实质性内容。允许公民旁听分组审议,实质上是将权力运行的“后台程序”向群众揭开。
旁听公民王梓珲表示,当他亲耳听到委员们围绕“江苏在一些新兴业态上闯劲不够”展开激烈讨论时,对政治制度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我作为年轻人,平时用网络比较多。虽然一些网络声音不能完全代表全部的民意,但是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口,爱之深责之切。这次旁听,现场感受到了人大立法的严谨与民生的厚重,也更能感受到我省实现新提升的坚实步伐。”
透过旁听,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当天,所有参与旁听的公民都按要求认真填写了一份《旁听会议意见建议表》,就此次会议审议的“民营经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议题提出了书面意见建议。有些提到“需关注民营企业互联网舆情”,有些认为“要为农村小型农产品加工主体提供更清晰的操作规范和更强劲的法律保障”,还有的表示“新的法规出台后,希望能制作成简易的图册,便于基层宣讲”等,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意见建议很有价值、具有针对性,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吸收采纳。
当“旁听”不止于“听”、“参与”不止于“看”,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会更加关注社会公共事务,成为“积极的在场者”,为民主政治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旁听公民、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赖静萍:“在当前,价值观呈现多元分化,国家认同的建构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与运行逻辑,是我在教学中持续思考的问题。今天的亲身经历,不仅让我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大制度的生命力,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应当把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制度现场,让认知在参与中‘生长’,让更多青年了解人大、理解制度、参与治理。”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丁凤云 刘正则 摄影/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