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家国情怀,南京莫愁湖街道水西门社区以“汉文化+”为创新载体,于2025年暑期成功举办“家风使者·文化莫愁”儿童汉风夏令营。活动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家风实践育人”双轨模式,吸引25名8-12岁儿童深度参与,以汉服、礼仪、汉字、音律为媒,通过沉浸式学习与实践,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五年深耕:从文化启蒙到家风共育的阶梯式成长
自2021年启动家风家训阵地宣传计划以来,南京水西门社区以“一年一主题、三年一跨越”的节奏,构建“认知-认同-传承”的育人体系:2021-2022年,以“印象南京”为起点,通过城市探访、非遗初探播撒文化火种;2023-2024年,聚焦“家风传承”,以“古韵好家风”等活动推动文化认同向情感共鸣深化;2025年,创新“汉文化四维体系”,将服饰、礼仪、汉字、音律融入家风教育,实现传统文化与社区治理的有机融合。社区党委书记表示:“五年的探索让我们认识到,文化传承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价值观塑造。今年将汉文化与家风结合,旨在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感悟‘修身齐家’的当代价值。”
三维赋能:让传统文化“活”在青少年的行动里
本届夏令营突破传统课堂,构建“理论浸润-场景还原-行为转化”的闭环链条,通过三大核心模块实现文化传承的“知行合一”。
汉服匠心坊,穿越千年触摸华夏衣冠。讲师现场服饰形制与历史,演示深衣、曲裾的裁剪智慧,指导学员用传统錾刻工艺制作发簪、步摇,有同学感慨道:“汉服的褶皱里藏着古人的智慧!”活动更引发家庭联动,多名家长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与孩子共学传统服饰文化。
墨韵文脉坊,聆听华韵解码文化基因。在"听-写-唱-演"的多元体验中,老师从“仓颉造字”的传说揭开帷幕,解析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字体的构造与演变,孩子们通过甲骨文拓印、毛笔临摹、编钟演奏和古诗吟唱等活动,全方位感知汉字音形义的完美统一。社工老师通过展示精美的甲骨文图片,将课堂打造成生动的"考古现场"。汉乐赏析环节,经典曲目流淌间,老师讲解编钟、古筝等乐器知识与背后的历史故事,在乐声中体悟汉乐韵律,更在欢声笑语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
治理创新:文化共同体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本届夏令营的创新实践,为基层文化治理提供了“水西门样本”;通过“学校推荐+线上社群裂变”双通道,吸引辖区内外家庭参与;选拔10名优秀营员担任“文化小使者”,参与家风馆讲解、传统节日策展等日常活动中,推动文化传承从“短期活动”向“常态治理”转型。
社区未来将通过“夏令营成果展”等方式,持续扩大水西门家风文化辐射力。社区负责人指出:“通过五年的探索证明,当传统文化与家风建设、社区治理同频共振,就能激发出培育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
从一袭汉服到一句家训,从一笔汉字到一曲编钟,水西门社区以文化为笔,勾勒出基层治理的温情画卷。当孩子们穿着汉服行拱手礼时,当家庭围坐共制家训卡时,当社区因文化共鸣而更加紧密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这场夏令营的落幕,恰是文化传承新征程的起点——以童心守护文脉,以家风筑梦未来。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刘雨薇 通讯员/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