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秋季开学,江西部分城市如南昌、赣州等地的学生陆续穿上“全市统一”新校服。本应是展现学生风貌、体现教育规范的新举措,却因家长反馈的诸多质量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依据南昌市教育局今年6月发布的《南昌市推进落实中小学生校服“一市一款”工作实施方案》,2025年秋季学期起,校服供货合同到期的各中小学校起始年级新生启用全市统一的新款校服。然而,开学不久,家长们便在网络平台、学校家长群里纷纷吐槽校服质量。有家长晒出孩子的新校服,夏装上衣缝线多处开裂,“才穿了一周,稍微活动下,线就崩开了,这质量太差劲了”。还有家长反映,孩子的秋装运动裤面料粗糙,摸起来刺手,孩子穿上后皮肤发红瘙痒。
类似情况并非南昌独有。在赣州,家长刘女士表示:“给孩子买的夏季校服,看着轻薄,实则闷热,到处都是线头。”九江市的家长王先生也遇到烦心事:“新校服洗了一次就严重掉色,把其他衣服都染花了,这让孩子怎么穿?”
这些问题并非个例,在江西省中小学生校服展示平台上,针对校服质量的投诉不在少数,起毛起球、内里线头、不同厂家色差明显、反光标识各家各样等家长吐槽充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家长们的反馈集中在面料、做工、耐用性等方面:面料易起球、透气性差,做工上存在线头多、缝线不牢、拉链易坏等情况,甚至有家长发现校徽粘贴不牢固,洗几次就脱落。
据了解,为推进“一市一款”政策,各地教育部门做了不少前期工作,包括款式征集、价格核定等。但从家长反馈来看,质量监管环节显然存在漏洞。南昌市某小学家长委员会成员透露,在采购环节,家长参与度较低,对供应商资质、面料检测报告等信息了解有限,“说是自愿选购,但学校推荐的渠道就那几个,质量好坏我们很难把控”。
早在2023年,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学生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就显示,全省抽检的152批次校服中,不合格批次达23个,不合格率15.1%,问题集中在纤维成分与含量不符、色牢度不达标、pH值超标等方面。如今推行“全市统一校服”,本应借助规模优势提升质量,现实却背道而驰。有业内人士分析,“一市一款”虽有统一标准,但众多企业甚至小作坊、裁缝铺涌入市场,小企业为降低成本、获取利润,不惜牺牲质量,选用劣质面料、简化生产工艺。同时,监管部门面对大量生产企业,难以做到全面、细致的质量把控。
面对家长的质疑与不满,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已有所回应。南昌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家长反馈,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校服质量进行复查,对于质量不合格产品,督促企业召回并整改。但全市统一校服款式后放开生产,其暴露出校服安全隐患和质量监控失控,已经引发家长的实质担忧。面对学校周边鱼龙混杂的校服销售点,文具店、便利店、烟酒店都在售卖的“三无校服”,如何有效监管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毕竟,学生安全无小事,守护学生健康不能有“盲区”。
声明: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