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合规基石:中科创达召开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交流会
2025年08月29日

       2025年8月27日,由高通公司发起,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 “国创中心”)与中科创达联合主办,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高铁新城-高通(中国)-中科创达联合创新中心协办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行业交流会”在苏州高铁新城成功举办。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迈入快速发展期: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达57.3%,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多点开花,构建起全球领先的产业创新生态。但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与标准法规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端到端大模型、城市NOA等新技术迭代带来功能安全新挑战,车路协同、数据共享场景拓展引发跨域合规争议,国际法规互融也待突破。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年因误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事故同比激增47%,“标准护航”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政产学研用各界嘉宾齐聚,以“标准破题 协同赋能”为核心脉络,围绕标准法规体系建设、技术路线迭代、产业场景落地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作为苏州智能车联网产业的核心承载区,苏州高铁新城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会上,苏州高铁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峰介绍,新城已构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 —灵活的网”全产业链生态:集聚超 240家企业覆盖30余个细分领域,形成从芯片、算法到整车的完整链条;开放28.9平方公里全域范围、超250公里道路及S17高速开展测试运营,部署超1700台感知设备打造厘米级精度智慧路口,路网涵盖超110个智慧路口;建成智驾运维港、智能网联汽车科创园等平台,并与高通、中科创达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我们将以‘场景实践反哺标准构建’,推动‘测试场景→数据沉淀→标准输出’闭环迭代,为产业筑牢安全底线。”朱峰强调。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正引领汽车产业深刻变革。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标准法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构建统一、开放、协同的标准法规体系。会议提出四点核心倡议:深化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聚焦标准制定,建立科学、合理、前瞻的标准体系;化法规建设,重点关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保持开放创新,积极应对产业变革。期望各方将通过此次交流平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联合主办方之一,中科创达在会上展现了企业在产业合规与技术创新中的担当。中科创达副总裁朱红芹回顾了公司十年智能汽车征程:自2013年切入赛道以来,中科创达已构建“底层芯片—操作系统—上层应用—云端管理”完整生态闭环,尤其2023年5月与苏州高铁新城、高通共建的联合创新中心,已成为技术融合与标准探索的关键平台——累计投入超9000万元完成高通芯片平台开发优化,通过26场技术分享、102家企业对接推动跨行业融合,并深度参与标准法规研制。“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AI定义汽车’的革命,智能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进化为‘智能终端’,中科创达将以技术创新驱动标准迭代。”朱红芹表示。

 

在技术前沿分享环节,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事业群副总裁宋洋围绕“滴水OS——AI原生的整车操作系统”提出“AI平权”理念。他指出,大模型上车面临端侧算力不足、架构混乱等痛点,中科创达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技术提供标准化AI座舱方案,构建出行全场景AI智能体,并通过定义AI场景边界、数据安全机制,为智能汽车标准法规提供“落地参照”,让AI体验惠及更多车企与用户。

 

当天,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中汽中心、中国汽研、智己汽车、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高通等机构与企业的专家,还围绕“L2级辅助驾驶全球法规趋势”“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构建”“人机共驾交通管理”“C-V2X技术安全边界”等议题展开研讨,从政策、技术、场景多维度碰撞思路,凝聚起产业规范发展的协同共识。

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一场“技术—标准—生态”的深度对话,更标志着中科创达携手政产学研伙伴共筑产业合规基石的实践升级。未来,中科创达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生态协同为纽带,深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建设,推动“技术突破→标准落地→产业升级” 正向循环,与行业伙伴一道以标准为翼,共同开拓智能出行的广阔蓝海!

 

 

 

声明: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晓东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