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迁市泗洪县朱湖镇臧桥村,有这样一户人家,母亲邱德平94岁高龄,义务守护九名无名烈士墓71年。而67岁的儿子臧庆年,在母亲身体不适后,毅然接过“接力棒”。两代人无怨无悔的义务守墓情,影响着当地每一个人。
上午,记者在朱湖镇臧桥村见到了邱德平老人和她的二儿子臧庆年。邱德平老人颤巍巍地拄着拐棍,回忆起了当年的往事。1946年8月,解放战争时期,在当地发生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俗称“车路口”战斗。当时我方军队伤亡较重,因部队急需转移,来不及核实烈士姓名,就匆匆安葬了9位无名英雄,其中,一座墓穴内还安葬了两名烈士。老人说,当时,她担任妇救会主任一职,部队就把8口棺材的收据交到她手中。从那时起,老人的肩上便多了一份守护的责任。部队离开后,邱德平便一直守在这里,每隔两天就会到墓前打扫一番,保持烈士墓的干净、整洁。如今71年过去了,无名烈士墓前后经过了两次翻修,看守烈士墓的接力棒也移交到了邱德平儿子的手中。守墓人臧庆年:“我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支部书记离职以后,我想我有责任也应该接好守墓的接力棒,这也当我们的一个家训,要世世代代的传下去。”
臧庆年说,母亲这么多年的行动,对自己和下一代都是一种教育。如今,臧桥村的这块无名烈士墓地,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准新兵吴辉:“我今天到无名烈士墓来缅怀一下革命先烈,同时希望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和无比顽强的战斗意志,激励到部队的我能够更好地训练,能够更好地学习,以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
邱德平义务守墓七十载的坚持精神,也影响着全村的老老少少。村民周立民:“她对这里还是有感情的,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一个村里面也就几个,像我们做晚辈的下一辈的都要向她学习。”
【江苏新闻广播 (南京FM93.7)记者丁俊、宿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