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知了乐趣多,专家提醒:过度捕捉不应该
2016年07月14日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欢呆在凉爽的空调屋里,或者找个树荫乘乘凉,不过,有人却喜欢在夜里钻进茂密的树林或公园里,打着手电筒钻来钻去,有的还是全家出动,他们这是干什么呢?

    晚上8点半,在宿迁市区一处小树林里,一些市民正打着手电筒,拿着长竹竿、提着袋子或塑料瓶在树上树下找寻着什么。记者询问得知,他们正在找尚未长出翅膀的“蝉宝宝”,也就是蝉蛹。市民:

    1、在这没有事,去家也是无聊,带小孩出来也是一种娱乐。2、全当出来锻炼,出来消磨时间了,晚上跑步不也是要出来吗?”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每年夏至过后,就是蝉蛹上树,脱壳成蝉的时节,所以她每天晚上都会出来转两三个小时,基本上都会小有收获。王女士说,她捉蝉蛹主要是自家吃。这种夏季特有的“野味”不仅香脆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用盐水泡一个晚上,腌过之后,放在油里面炸,盛出来冷着,炸第二遍,就好吃了。”

    在其他一些小区和公园里,捉蝉的市民也络绎不绝,很多人还是全家出动。有人乐在其中,也有人觉得这样不环保。市民:

    1、蝉鸣蛙叫是大自然的声音,现在蛙叫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弱了,难道我们还想叫蝉鸣也消失吗?2、我经常看见一家人出动,父母带着孩子,在草地树丛中任意践踏。为了一点儿蝇头小利,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者从林业专家那了解到,蝉,俗称知了,幼虫通常会栖息在土中几年甚至十几年,靠吸食植物根部汁液成活,脱壳成蝉后,吸管刺入树体,吸取树汁存活。从这方面说,蝉对于植物来说是有害的。但是,过度捕蝉则会破坏食物链、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林业专家张用宪:

    “蝉打凿通道可以松软泥土,使泥土通风。如果人为大量捕捉蝉,会破坏这个生物链的平衡,另外,在捉蝉时,践踏草地、树根的土壤结构,也破坏了周边的绿化。”

    而对于民间“一个蚕蛹抵三个鸡蛋”的说法,营养专家表示,蝉体中的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各种有益的微量元素。但并不是所有人群都能食用,而且如果加工方式不当或食材不新鲜,吃后还容易中毒。营养医师陆芬:

    “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尤其不能过多食用,另外,有湿疹、荨麻疹、过敏体质的人也不能吃。蝉的体内有寄生虫,因此食用有一定风险。”

    至于成虫蝉的药用价值,专家表示,蝉壳又叫蝉蜕,是一味比较常见的传统中药,有清凉解表、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来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营养医师陆芬:

“但市民最好到正规药房购买,比较有安全保障。此外,老年人由于体质等原因,在饮食上应该更加注意,切勿盲目追求营养价值,尤其是涉及一些药用产品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江苏新闻广播 (南京FM93.7)丁俊、宿迁台】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晓东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