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少人知道,京剧用英文说叫做peking opera,但是你知道水袖、折袖这些京剧名词怎么用英文表达么?18号上午,一堂别具特色的京剧英语课在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开课。
早上九点,京口区实验小学五一班英语老师许婷正在上课。这是一节看似普通的英语课,但仔细听却发现,学生们朗读的英文单词很少见,全是京剧里面的名词,比如水袖“water sleeves”。
称袖、拉袖、折袖、打袖,许婷穿着京剧戏服,一边做着动作,一边教学生单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京口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杨蓓告诉记者,京口实小是京剧特色学校,30年的京剧教育,形成了语文、品社、英语、体育、美术等学科校本课程,但英语校本课程一直留白,直到2013年的一件小事:
“当时是澳大利亚小学教师访华团来校参观,我们是京剧学校,当时有京剧小演员,外教就和小演员对话。当时很尴尬,小朋友是京剧小演员,他了解很多,但他一句都不会说,他不知道怎样说京剧里面的术语。”
这件事给学校的触动很大。2013年6月,学校成立了“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小组”。经过一步步摸索,形成了课堂加舞台剧的京剧英语课程。现在,京口实小三到六年级每学期都有六节京剧英语课,使用的是自编教材,不考试,只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根据京剧传统曲目《花木兰》、《武松打虎》等改编的舞台剧,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we are under the attack(压混)”
在学校的小剧场,五年级的学生们正在排练自编英语舞台剧《花木兰》。和传统京剧相比,除了传统的唱词,英语舞台剧保留了演员的服饰和动作,对白则全部翻译成英文。张润嘉在剧中扮演传旨的赐福,她很喜欢这样的舞台剧:
“挺好玩的,可以锻炼自己上台表演的经验,然后还可以增加自己英语口语的能力。”
京口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杨蓓说,很多传统文化之所以走出国门很难,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年轻人对此了解不多,另一方面也在于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向外国人推荐。她希望学校的探索,能带来一些改变:
“我们京口实小走出的学子,十年二十年之后,是非常好的文化传播者。用世界语言这样一个媒介,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
【江苏新闻广播 (南京FM93.7)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