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江是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现任大外科主任、外科党支部书记、外科教研室主任、胸心外科主任、心脏中心主任。擅长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胸部肿瘤如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等手术治疗。从医近30年,在黄继江手中起死回生的患者不计其数,也正式凭借他的仁爱之心和精湛的技术,被患者称为“神刀”。
5月9号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大外科主任、胸心外科主任医师黄继江的办公室,他正好结束一早的查房。黄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当天没有手术安排,不然那个时候自己已经在手术室里忙碌了。
黄主任和记者的谈话首先就从当下人们最关注的医患矛盾开始聊起。一提到这个问题,黄主任很感慨。他说,其实医生和患者之间本来是不该有隔阂的,医患之间的目的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想把患者的病治好。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呢?黄主任觉得,首先大家得理解医生,医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你比如说我们做手术,我开心脏,特别是大血管的疾病,这个是很长的。那么从你上台到手术下来,有时候要十几个小时,在十几个小时当中他是不吃不喝始终一个体位站立,高度紧张,你说他付出的是什么?他不但付出他的智慧他的劳动,他还付出的实际是他的健康,牺牲他的健康最为代价的。”
另外,黄主任还提到了一个词——沟通。黄主任说,一个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首先遵守的应该是起码的医德,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患者共同商议出一个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如果需要手术,要将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出现的并发症要告知患者,让患者及家属自己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祈祷的作用是提供建议,而不能是代替患者做决定:
“你要想治疗,那我们就按照一个正规的治疗方法。比方说首选是什么,是手术是放疗还是化疗,还是中医治疗,或者是其他保守治疗的方法。那么这些治疗的利与弊,我得告诉你,一定要说清楚。说清楚之后呢,我供你去选择。”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医生能够真正做到像黄主任所说的那样呢?再加上伤医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现在学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黄主任也直言不讳的说,好多同事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医。对此,黄主任有着深深的担忧,用他的话来说,在若干年之后就会出现“报应”:
“你现在都来伤医,都不愿意去做,而且在治疗的方面,比如这个手术,特别是以前有一些探索性的,一些实验性的,比方说为了医学的发展往上推进的高精尖技术,那么现在都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你都是这种医疗环境,他就不愿意承担,不愿意承担,医疗就会退步它不会进步。若干年之后,你得了这个病了,你再能,没有人给你做了,那不就是报应吗?”
也正是因为对医学的不断研究和对医生这个职业鉴定的信念,1987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现改名为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的黄继江主任,在大外科一干就是近30年。说起当年为什么会选择外科,黄主任笑着说,还是有一点年轻时候的那股子冲劲儿:
“我觉得外科大夫可能对病人治疗效果要好,速度要快,你像内科疾病慢性病,治疗起来比较头疼。外科手术手到病除,这个手术我做起来了他有一种成就感,年轻。”
谈到这儿,一名老大爷来找到黄主任,经过询问得知,老爷子姓刘,今天78岁了,得的是食道癌,平时也没有什么地方感觉不舒服,身体也很硬朗,就是吃饭时不时的会有噎的感觉。黄主任用手摸了摸刘老的颈部说,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有点息肉。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是建议手术。刘老一听,心里面有点发怵,黄主任这样向刘老解释:
“实际不要惧怕,我个人认为如何哪个对你的治疗好,如果说手术解决的方案对你比较有利,你也可以选择。你说我给你用药,有时候用药他的副作用,包括它的痛苦,有时候不比手术差。再商量商量,跟老爷子在沟通沟通。”
在黄主任与刘老的交谈中记者发现,黄主任总是面带微笑,而且用亲身经历,自己做过两次手术来向刘老证明手术并不那么可怕。听到这儿,刘老的抵触情绪稍微有所缓解,但毕竟自己已经年近八旬,身体还能否经得起手术的折腾,一想到这些,刘老仍然还是有点犹豫。黄主任再次用自己的案例解开刘老的心结:
“放心,问题不大。我跟你说,你才78,我开的岁数的有84岁的。(你说这句话不打紧,使我心里面放宽了。)所以说病人有的时候也要跟医生去沟通。”
沟通,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是黄继江主任向记者提到次数最多的两个字。黄主任说,和患者全面的沟通需要将患者的病情告知每一位家属,比如家里兄弟几个是不是都知道。其次,要将患者真正的问题摆出来,怎么治,有哪些方法治,选择这种方法治的优缺点在哪儿,那种方法的优缺点又在哪儿,然后供患者去选择。但黄主任也表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外科医生,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过硬的技术,也要有用精湛医术挽救病人于生死之间的勇气。
交谈中,黄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一例给一位非常少见的宫外孕患者做的手术。当时患者体内的孩子位于肝脏的下面,孩子已经足月,但是孩子没有胎盘,是靠着所在囊腔内无数的血管滋养着这个孩子。最后,通过剖腹产,孩子存活了,可患者体内的血管同时一起出血,只能用纱布填塞,但只要一松手,血就流完了。所有妇产科的医生都表示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认为这名患者必死无疑。虽然不是妇产科医生,但面对如此大出血的情况,作为大外科主任的黄继江表示自己责无旁贷。经过紧张的抢救,最终母子平安,“黄氏止血法”也因此传开:
“失血问题是外科的基本功,你都止不住血。但遇到这种情况你就是止不住,她出血的地方太多,那最后怎么办,只有一点一点去做。最后就是有些明显的血管我们就去扎,有些血管我们就去缝,有些血管我们就去填塞、压迫。最后这个命就给她维持住。”
不过在黄主任看来,像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在他的从医生涯里其实已经见多了。在陕西工作的赵先生今年35岁,是个准新郎,已经和妻子领完结婚证,原定于今年5月份举行婚礼。可谁都没想到,今年年初,正在上班的赵先生突然感觉胸部撕裂般的疼痛,结果CT诊断出是高血压引起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必须立刻手术。
但在当地医疗技术有限,无法进行如此高风险的手术。赵先生又很快转到北京的某知名医院,但医生仍不敢轻易做手术。因为病人270斤的体重过于肥胖,很有可能在手术过程就会出现意外。这时,患者的一位在徐州矿务集团工作的亲戚告诉他们,可以到徐州来治疗,就找徐矿总医院的黄继江主任。
黄主任了解了他的病情后,深知手术的风险系数极高,他把手术中的风险、以及手术方案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等,每一项都和家属讲的清清楚楚。经过沟通,患者家属选择相信黄主任,决定搏一把。
“这个手术的难度,不但是要体外循环,关键的步骤是要停循环,就说整个全身的血液不动了,然后才能把血管换了,这个要求比较高。你说心跳没有了血也不流动了,人不就死了吗?他就要要深低温,把体温降到一定程度,同时要对大脑进行保护。所以他技术要求很高。”
就这样,黄主任和他的团队最终跑赢了死神,赵先生在术后的第三天就可以起身,做完复查顺利出院。
在患者眼里,黄继江主任是位负责人的“神刀”医生,而在同事心目中,黄主任则是他们的老大哥。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胸心外科储伟医生和黄主任搭档也有20多个年头了,他说,干外科医生,同行是看技术,老百姓是看服务,黄主任在这两个方面都获得了认可。储伟还向记者介绍,黄主任有腰间盘突出,在手术室里待久了,经常会冒冷汗,手术做完后,有时是被扶出手术室的。
“在手术台上看不出,下手术台才能看到,手术做完了,成功了,一下就松懈下来,走路都走不动,有时下来都被扶下来,你想想在台上十几个小时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开刀时带着腰围,有时候下台的时候头都淌汗。”
由于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医术,在黄继江主任的办公桌旁的窗台上,记者看到了多个奖杯, “徐州十佳楷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卫生行业百优医德医风标兵”等等。不过黄主任对于这些荣誉看的很淡,他对记者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也没什么好值得采访报道的。荣誉意味着鞭策,要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他常对他的团队这样说:有些病人是等待手术的,有些病人是正在准备手术的,有些病人是正在恢复的,有些病人是出现并发症的,这些事情都要过一遍。
想病人想什么,想家属想什么。黄继江主任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团队,几十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奋战在手术台上,敢于冒险,敢于担当,也敢于奉献。
【江苏新闻广播 (南京FM93.7)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