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政务服务改革一线党员们的故事
2020年07月01日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在市政务办党组的带领下,政务服务领域的广大党员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守初心使命,立足自身岗位,努力创新实干,体现责任担当,坚持党建统领业务,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服务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作自己奋斗终生的大事来做,打造出 “宁满意”等一系列服务工作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典型,为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这是对全国各省、各主要城市政务服务效能最全面、最系统、最权威的综合评价,是衡量各地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各级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的直接依据。在32个重点城市中,南京名列第二,自2018年开展此项评估以来,连续两年位居第二。此外,在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考核中始终位列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各区各部门的支持协作以及全市政务服务队伍的努力与拼搏。其中,奋战在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一线的党员们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下面,就说说他们的故事:

 

 

 

老骥伏枥更担当,苍松傲雪守初心

他叫吴志丹,中共党员,市政务办审批服务管理处二级调研员。

他是同事口中亲切的“老大哥”,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工龄的党员干部,他凭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的钻研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政务服务岗位。他起草修改的文稿达上百篇,撰写的全市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报告获时任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推进“一网通办”实现基层政务服务便民化》被评为2018年南京市社会建设十佳创新案例;《解放思想  先试先行,南京市率先实现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江苏政务服务动态刊发,《南京都市圈政务服务一体化的思考》在南京调研刊发。近三年累计完成40多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回复工作,均为满意件。他是一名部队转业的老党员,从部队到地方,从陌生到熟悉,对他来说,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情怀;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变的是任务,不变的是使命;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追求。

 

 

 

牢记使命讲奉献,敢于担当有作为

他叫李琳,中共党员,“宁满意”极简审批项目三组责任人。

2019年5月的一天,李琳打包好行李,正准备赶往机场开启早已规划好的旅行。当时,全国营商环境指标填报工作即将在北京进行,李琳接到单位通知时,距离赴京填报只剩三天时间,面临人手紧缺,时间紧急的难题。面对突发任务,李琳义无返顾选择了放弃假期,退了机票立即投身到工作当中。经过三天不分昼夜的努力,他与同行的市场监管指标填报成员一共梳理了1000多个相关文件,分析了各指标的现状进展以及相关文件内容,最终顺利完成了填报任务。信息技术处是市政务办新成立不久的部门,李琳其实是一个“入行”刚满一年的部门新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干劲十足的他身上彰显着一名党员的“硬核”担当。

 

 

琐事认真做,急事耐心做,便民事早做,惠企事多做

他叫高亚鲁,中共党员,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

他是一个坚守在窗口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党员。政务服务窗口遇到企业登记业务的疑难杂症他会主动对接,详细了解诉求和困难,给予办事人合法合规可操作的建议和意见。遇到申请人的不理解时,他会主动邀请申请人到办公室详谈,从情感上理解与认同,面对面听取申请人的真心话,运用法规政策不厌其烦地解释,坚持换位思考、亲情服务妥善处理申请人的难题。从“三证合一”到“多证合一”,从只能柜面递交材料申请到企业登记申请方式任你选,从企业办照难到企业开办线下一窗通办和线上一网通办,从办照容易办证难到证照分离,他和同事们携手解决了商事登记改革任务落实中的一个个难题;跨越了商事登记改革路上的一道道沟沟坎坎;澄清了商事登记改革产生很多社会误解。在改革工作中,他知难但不畏难、流汗但不流泪、辛苦但不心酸。

 

 

 

服务立项业精进  初心不忘笃前行

他叫江秀峰,中共党员,江宁区行政审批局投资审批科副科长。

他常年奔走于区内大小项目现场,年均工作时300天,2019年经批办件量1157件,审核批建投资额近2000千亿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年初四,江秀峰接到单位通知,率先加入疫情一线防控先锋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连30多天,他白天在麒麟数十个防控点参加防控,晚上回到科室加班处理审批业务,硬是保证了“当日事当日毕”,没有一个项目因为疫情耽误立项。结束一线防控工作后,他又投入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带领科室工作人员熟悉政策、分类指导、全面服务。在行政审批局,提到江秀峰的名字,大家总是交口称赞。他对事业的热忱、对业务的精通以及对工作的细致,无一不体现着他行伍出身的扎实作风与坚强担当。

 

 

 

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她叫刘青,中共党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交易部工作人员。

1月30日21点,家中。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接到通知,暂停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现场活动和交易场地预订工作。她随即开始了忙碌的联络工作,联系之前已经预订节后开标的招标人尽快发出项目延期答疑。3月30日15点,中心会议室。中心在按下现场交易“暂停键”的同时,启动了不见面交易的“加速键”,在智慧交易、科技防控上取得突破。她加入中心不见面交易重点工作组,陆续解锁水务项目、房建市政工程总承包项目、地铁监理项目、交通纸质项目“不见面开标”密码,创新启用“远程”不见面答辩,助力工程建设复工复产。5月9日19点,医院病房。爱人住院开刀,但是恰逢交易高峰期,她硬是没有陪护一天,经常是下班后去医院匆匆看一下,又回家研究工作,爱人不免埋怨,她陷入深深地自责,却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工作。

 

 

 

打造有温度的民生数据,做有“数”之人

她叫郭淼,中共党员,市“12345”政务热线服务中心综合科工作人员。

随着南京市“12345”热线知晓度的提升,市民诉求量逐渐攀升,对热线服务质量提出巨大挑战。她参与引入“互联网+”数据分析及WEBgis地理信息采集技术,通过“热线数据可视化平台”搭建、完善、优化,提高了反复出现或影响较大的热点舆情数据抓取的准确性、及时性,推进重大突发民生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提升。疫情期间,她及时分析诉求内容,将疫情热点分类与政策解读相融合,提升疫情相关舆情报送的时效性、精准性。坚持疫情诉求每日一报,汇集疫情相关热点及变化趋势,及时有效地向市委市政府、市联防联动指挥部传递民生,高效解决紧急类的疫情相关问题,为决策提供有效辅助和支撑。

 

 

 

一条热线扯着一颗真心

他叫房小震,中共党员,鼓楼区行政审批局政务热线科科长。

“你们放心!我会尽快帮你们协调处理,我干的就这个事……”他在钟阜路1-11号小区内向居民们解释道。时间前推到2019年12月初,他接到群众热线求助:钟阜路1-11号2幢小区高坡上的围墙已经倒塌一处,其他地方随时都会倒塌。在寒冬腊月的早晨,连续几天,他都跑到现场,约请属地街道和原产权单位共同现场会办,因为涉及消险经费较高,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看到居民激动的语气和焦虑的神态,他逐一沟通,向居民表态,安抚情绪。但眼前围墙倒塌的碎块和剩余部分的裂痕,加深了他的心忧,当场明确先由属地街道做好安全警戒处理。回到单位后,立即加班加点向区政府呈报了紧急舆情。最终,在区领导的牵头下召开协调会,明确任务分工和解决方案。看到问题终于有了着落,压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老百姓对他说你辛苦了!他回答,为了你们的生命安全,我就是跑断腿,也值!

 

 

为企业提供“量身订制”的代办服务

他叫毕爱民,中共党员,市投资建设代办服务中心代办员。

中心成立三年多来,他走访企业60多次,接待各类咨询、指导、协调、代办800余次,与业主电话沟通700多次,协调解决90余个重要难题。作为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他组建项目团队,加班加点,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招标、设计、研发工作。系统于2018年11月底在全市上线试运行,覆盖全市所有的行政区和国家级园区,实现按四个阶段同步申报、并联审批和同步发证。系统整体建设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获得2019年中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年度创新应用奖。2019年12月,被住建部作为“全国工程审批制度改革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向全国推广,为全国工程改革提供了“南京经验”。作为一名基层代办员,他始终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深入一线用微笑和热忱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全程代办服务。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姜奇卉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