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京创新周今天开幕,众多脑洞产品让人为之惊叹。但这些创新成果,怎么样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一直是横在科研与生产之间的沟壑。因为学术创新与产业需求之间缺乏对话,让众多“象牙塔”中的优秀成果止步于“通往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南京创新周的成果展示单位中,有一家公司展示的就是一条“探索之路”,它就是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南京杰科丰环保技术装备研究院。
步入研究院展厅,入口处便是一面“人物墙”。左边是来自顶尖高校的人才队伍,右边是创业导师。“我们聘请了央企、上市公司高管和知识产权专家、律师等,共同来为孵化企业指点迷津”,研究院综合管理部主任陆爱勤说。这种布局,让杰科丰能听见实验室和市场的不同声音。
“科技成果转化不顺,本质上是因为,创新和转化的各个环节衔接的不够紧密,导致科研对社会和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去年,拿下了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和中国发明协会第十一届“发明创业奖٠人物奖”的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南京杰科丰环保技术装备研究院院长徐海涛觉得,现在还“远未到鸣金收兵的时候”。他深知,研究院的优势在科研能力,围绕这个能力扩展投资、孵化等其他能力,最终形成微创新生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模式,才是疏通从科研到市场“任督二脉”的关键一着。
今年年初,突发的新型冠状肺炎像一场“疫考”,用最直观的方式检验了我们在智慧城市领域积累的管理和实践经验。因为最近几年,从地表到水下的传感的应用都已经成熟完成技术铺垫。这为城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疫情防控提供了基础条件。
市场空间还很大!杰科丰认为,眼下化工、特种设备、应急管理等领域对信息化和科学运维管控有着强烈需求,基于大数据和信息化等系列核心技术,他们自主研发了可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GIS时空大数据管理与可视化平台。“围绕环保大数据监测分析、智能传感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基于空间信息科学、地理信息可视化仿真技术及大数据分析与管理技术,我们可以提供一站式、二三维一体化的行业地理信息大数据管理应用解决方案,以及软件设计、咨询、定制开发等服务。”陆爱勤告诉记者,当前,该技术已在滨州市特检所大数据处理项目、中特检安全阀管理信息系统和容器与管道智能辅助计算移动端应用等多个项目上实现成功应用。
尽管南京创新周每年只有一周,但是在研究院院长徐海涛眼里,他们的“南京创新周”却是“永不落幕”的。“改善空气质量,守住碧水蓝天,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在创新上上下求索。”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丁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