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正在南京部分小区有序推进。不过,分类垃圾最终去了哪?如何实现有效监管?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正大力推进厨余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同时,通过智慧环卫建设,有效监管分类垃圾最终去向。
上午,记者来到南京清凉山垃圾中转站看到,这里已经变身为餐厨垃圾处理站,这也是鼓楼区第一座示范型餐厨垃圾处理站。每天,附近试点小区、企业单位分类好的厨余垃圾都被送到这里,变废为宝。
处理厂设备经理王婷婷介绍,每天约有50吨厨余垃圾运送到这里,经过干湿分离、分拣、粉碎、烘干等程序后,可以变成肥料和原油,实现了变废为宝。
除了厨余垃圾的有效利用,其他垃圾则会在垃圾中转站脱水、压缩后,运往江北垃圾焚烧厂。同样,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也有专门的去处。
那么,分类垃圾的去向如何有效监管?随着智慧平台的建设,大数据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鼓楼环卫智慧管理中心,有一套垃圾分类管理系统。透过系统大屏,便可以看到分类垃圾收运车的车牌号运行轨迹、停留时间等内容。
鼓楼环卫业务管理部副部长张莹介绍,鼓楼区首批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单位共有16个。目前,16个点位的垃圾收运车全部安装了GPS,系统平台可以实现24小时监管。这样一来,收运过程中垃圾是否混装,垃圾是否运送到了正确的处置场所,都一目了然。
记者了解到,最近,《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建议,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出台。目前,南京正持续推进“定时定点”垃圾分类,加快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从分类、收运到处置的全过程。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王德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