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6月5日上午,一场以“垃圾分类我先行,文明生活新时尚”为主题的全省性垃圾分类倡议活动暨《垃圾分类知识读本》首发式在各地展开,南京设主会场,各设区市设分会场。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厅联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文明办首次向广大城乡居民发出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呼吁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共建共享生态环保生活。
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介绍,作为最先倡导和推行垃圾分类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全省城市共有1.84万个小区、2.79万个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今年全省还将建成1500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
去年9月1日,无锡在全省率先实现垃圾分类有法可依。今年6月1日,《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苏州市民迎来了“最严”垃圾分类大考,不按规定分类将被罚款或拒收拒运。当天,该市共出动执法人员870余人次,对1388多个点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共教育劝阻不规范行为1397起,开具整改通知书477张,对单位、个人开出罚单96张。
从今年4月份起,南京进入“实战模式”,在64个小区、101家单位先行先试垃圾分类“实战”,《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预计于今年11月实施。目前,我省各设区市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扬州、徐州等7个市列入立法规划,全省各地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加速。
按照分类处置的要求,江苏不断加大“三厂(场)一中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生活垃圾焚烧填埋设施91座,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89万吨/日,总处理能力达8.19万吨/日,其中生活垃圾焚烧设施51座,焚烧占比80%,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全量无害化处理,位居全国第一;共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22座,新增城市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能力2640吨/日,总处理能力达3680吨/日。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设,加大设施陈旧、污染环境的小型中转站的淘汰力度,鼓励建设集分拣、垃圾中转、环卫工人休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垃圾中转处置小型综合体,从而有效避免“前端细分类、后端一勺烩”现象的发生,目前全省每个县(市、区)均至少配建了1座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为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江苏省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全省累计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广场活动2.2万次、进社区活动3.7万次、进学校活动4200多次,开展垃圾分类微电影、广告设计等大赛230多次,组建宣传引导员队伍人数达到10.4万人,组织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活动21.9万多人次,共发放宣传手册729.5万份。
同时,江苏还注重充分应用智能化设施与手段,提升居民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居民既“愿意分”也“分得清”。不少城市通过设置智能垃圾桶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设施,推行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奖励等激励机制,鼓励居民愿意分类。据悉,江苏正在探索开展借助物业管理助推垃圾分类工作。
活动现场,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文明办等单位领导还向市民代表和学生代表赠送了《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该读本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凤凰传媒集团联合组织编写,分公众版、青少版两个版本。公众版则更侧重具体生活中的操作方法,青少版读本侧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读本中还加入观看视频和动画二维码。该读本的发行将通过普及分类知识,让居民懂分类、会分类,推动习惯养成,提升行动自觉。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 姜奇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