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召开智慧垃圾分类项目新闻发布会,官宣智慧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让垃圾房成为一道风景,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时尚,一套“多方协同+全链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生活垃圾分类解决方案正在河西南部迅即出炉、款款展开。
日前,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市选取64个小区、101个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先行先试,力争实现垃圾分类全闭环。建邺区闻令而动,在党建引领、模式创新、精准投放、分类收运、资源处置等五个方面精准施策,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垃圾分类样板,形成垃圾分类“建邺模式”。据建邺区城管局副局长汪厚勇介绍,当前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320个小区、358家单位,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99.37%。
根据《建邺区2020年度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工作方案》,涵盖双闸街道办事处、江湾社区仁恒江湾城一期、二期等全市先行先试点位在内的双闸街道“创新智能‘云平台’,助力垃圾分类精准化”智慧垃圾分类项目被重点“圈注”。街道将通过“智慧站、智慧投、智慧识、智慧运、智慧管”等实现全天候“源头、中途和末端”三大环节精准监管,给垃圾分类插上“智慧翅膀”,率先建立前端收集一站式、循环利用一条链、智慧监管一张网的垃圾分类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借势垃圾分类政策导向的“红利期”,各式各样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随之走进我们的生活,以智慧为名的“双闸方案”有何亮点?据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倪戎介绍,区别于传统垃圾房需要手动开箱,智慧垃圾房实现无接触投递,只要居民说出投递垃圾类型,对应的箱体门就会自动打开,投递完会自动关闭称重。同时,垃圾房产生的投递信息、重量、种类、用户行为等将被实时传输,“参与率、正确率、垃圾总量、积分情况,居民通过手机端一目了然,后台数据系统也能精准统计。”
除了“监管大脑”,该垃圾分类系统还具备“一双慧眼”。据悉,每个箱体内均装有摄像头,实时记录居民投递垃圾的画面,利用AI技术与云端的数据对比图像,实现垃圾分类自动化质检。针对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则会发放溯源可降解二维码垃圾袋,可精准查到户,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一对一帮扶引导。此外,每个垃圾房还装置超声波预警系统,实时探测箱体内容量,到达预警值会发送给清运专员并且智能规划回收路线,保持垃圾房“空—满—空”的良性运营。
倪戎透露,根据计划,4月-6月作为样板试点期,辖区6个先行先试小区及单位将率先实现垃圾“三化”和社区“0桶计划”,预计年底完成街道垃圾分类智能站点全覆盖,实现厨余垃圾不出社区,“仁恒江湾城一期、二期的‘智慧站’预计5月底前落地试运营,同时,我们将在线上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渠道,在线下通过一对一入户等方式,对居民进行使用前培训。”
江苏新闻广播 孙昕
通讯员 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