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商务厅对全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监测和初步统计,清明小长假期间,全省消费品市场累计实现销售额约28.9亿元,销售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3%,虽然同比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但环比改善明显,消费气氛开始逐渐复苏。
在近两个月的市场沉寂后,消费券唤醒了市场“买买买”的消费热情。南通市首批餐饮消费券仅4月4号当日就消费6400笔,笔均消费250元,带动消费160万元;南京市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电子消费券3.21亿元,下馆子、泡书店、享受运动,随时可见“消费券”的拉动作用。在新华书店南京新街口店市民邓先生表示,“买了125元的书,然后我就付了50块钱,还是很乐意见到的,本身也要买书。”
在落实卫生防护指南的基础上,全省各餐饮单位逐步取消座位限制,客流量快速上升,尤其火锅、烧烤等餐饮类型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又出现了久违的排队取号场面。镇江市第十七届“中国扬中河豚文化节”改为“云端办节、线上体验”模式,许多河豚特色餐馆每日线上销售河豚50-60条,最多的一天达到160条。南通市监测的56家重点餐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123.14万元,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1%。
同时,百货业呈复苏迹象。无锡市监测的13家重点百货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5亿元,客流量恢复至疫情前的70%。徐州市监测的47家重点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额3.06亿元,比节前约增长二倍,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3%等等,南京21世纪太阳城企划马士建告诉记者:“
这几天客流都基本达到去年的水平,最近也在做一些餐饮的团购活动,销售这块餐饮也回复的比较好。服务业态,从复工开始,美容美发美甲的业绩有些门店品牌已经比去年要高,都需要预约排队。”
网络消费仍备受追捧。小长假期间,昆山市“昆味到”商城、叮咚买菜等线上生鲜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4.2%。
全省休闲旅游消费正式按下“重启”键,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春游踏青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前,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春季踏青”消费趋势》显示,消费者今年的春游踏青方式主要分为“家庭式自驾出游”及“增强户外活动”,小长假前,春季踏青相关商品的成交额环比增幅达75%,尤其是野餐用品、帐篷/垫子等成交额环比都超过100%。
另外,从市场价格情况看,小长假期间,蔬菜价格稳中有升,重点监测的11种蔬菜价格“5升3平3降”,青菜、萝卜价格涨幅居前。猪肉价格延续跌势,精瘦猪肉、去骨后腿肉、肋条肉等主要品种零售价格与节前相比小幅下跌,市场货源充足,供应有序。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 丁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