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用“爱心冰柜”补给城市文明
2018年08月06日

连续高温,包括南京在内的一批城市街头都出现了“爱心冰柜”,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冷饮。经过媒体报道发酵,各地又陆续涌现“效仿者”,“爱心冰柜”在不断升级、接力。其实,“爱心冰柜”并不算新鲜事,就在对全国“爱心冰柜”的聚焦、探讨甚至质疑声中,城市的文明、全民的公益力量也在不断生长。 

 
上周末我们关注到了南京街头开始出现多个“爱心冰柜”,随后,省内各地纷纷出现类似场景,有的是街边店老板提供,有的是由公众号发起,还有的不愿意透露团队名称。
 
“爱心冰柜”这样的举动实在不属新鲜事,南京夫子庙由派出所民警负责的便民茶水桶坚持每天免费供水已经超过20年。为何“爱心冰柜”仍然引发了巨大的关注?首先,它实实在在被需要。在南京丹凤街罗森便利店“爱心冰柜”,每天200瓶冰水的供应量曾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外卖小哥刘先生曾每天都会来取一次:
“前两天天热,还好有这个水,如果到外面超市买的话,一瓶要两块钱,这个是免费的。”
 
其次,大家还发现,对这种“爱心冰柜”遭哄抢的担心,到事实上是汇聚了更多爱心的反差,让大家感受到城市文明的转变。它很具体,折射出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小细节,却可以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应有的启发与感动。而且,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参与感,罗森便利店新媒体部门负责人李臣亮:
 
“甚至于我们的店员都会自己主动的去买一些水,然后放进去,还有我们有外卖小哥,他自己喝水,喝完了水之后,他也会买一些水放进去。”
 
有人说,“爱心冰柜”有商业炒作的嫌疑。的确,不少“爱心冰柜”最后都有商家主动传播的影子,而且“效仿者”也多为商家。然而,在这个广告无处不在的年代,都市文化中商业性是最明显的特征。在商业性基础上设立的爱心冰柜,不妨可以说是物质文化的附加值、商品服务的附加值,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那长春:
 
“我们拿出自己富余的财物分享给别人,我分享的同时还可以从别人那获得我需要的东西。倒不是物交换,而是一种分享。爱心冰柜给人的话语意义和心理意义,我相信和他给别人食物的帮助是同等的,甚至于会更大一些。”
 
“爱心冰柜”还贵在抛砖引玉。“爱心冰柜”里的饮品价格不高,爱心辐射的范围也有限。一个城市的文明能否更长久地保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文明的个体,还需要互帮互助、互爱互敬的整体。透过“爱心冰柜”,每个人都在分享“爱”与体验“被爱”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这种模式可以复制。那长春:
 
“这个现象本身如果仅仅停留在媒体的宣传和那个品牌的这个营销层面来做这样的表面文章,我觉得这个事情像一定是短命的。而他以他作为突破口,然后在这个社会这样一个市民的互助当中,这样一个公益性的这样行为当中来进行流通起来,我觉得这个意义就功德无量了。”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 丁凤云
  实习生 李安然、薛钧元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