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传奇】第四集:中国珠算博物馆
2016年05月23日

 

珠算博物馆

 

 

 

子玉算盘

  

 

抽屉算盘

 

 

 

 

核桃算盘

 

 

景泰蓝算盘

 

 

紫檀算盘

 

 

 

 

 

中国珠算博物馆坐落在江苏南通,风景优美的濠河岸边,一栋独立的两层小楼临水而建。

 

珠算是中国人原创的一种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的使用还挺普遍。背着算盘上学去,是很多中国人的童年记忆。现在情况不同了,珠算不仅淡出实用计算领域,也在2001年基本退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013年底,珠算申遗成功,成为中国30项世界非遗项目。而评选结果揭晓当晚,出现在央视新闻画面中的算盘,就来自中国珠算博物馆,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

 

参观珠算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当然是算盘。

 

木制的,银制的玉制的陶瓷的,各种材质应有尽有。

长的,方的,圆的,太极八卦八角形的,北京天坛样子的……千奇百怪。

 

有专门做给盲人用的,为了防止算珠随意滑动,算珠被做成扁扁的一片一片的长方形。

 

最小的算盘只有几毫米,视力差点都看不见。最大的有一人高,长7.8米,高1.8米,重达3吨,名贵的紫檀木制成,所有算珠都是榫卯拼接,工艺精湛,天衣无缝。

 

不过馆里最具文物以及数学研究价值的算盘,却有点貌不惊人。

 

那是两把木制算盘,统称“子玉算盘”。名称来自它的设计者,清代四品官员周懋琦,号子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建起了近代中国第一座海军船厂——福州船政局,周懋琦是船政提调,统领制造了中国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平远”号,这两把子玉算盘,正是为了造船时大量数据的计算需要制作的。两把算盘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算盘的梁和边框上刻有非常详尽的计量单位、进位关系和计算方法,比如在其中一把上二下五珠的49档算盘上,刻着“太极、太初、太始、太素、净、清、空、虚、六德、刹那、瞬息、弹指、须臾……”,直到“不可思议、无量数、周复”,这些都是古时的计数单位,而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再把它们和计算联系在一起。子玉算盘的第二奇是另一把25档算盘,不仅梁和框上同样刻有各种不同的计数单位和进位关系,而且它是一把上四下五珠算盘,非常罕见。梁上四颗珠的算盘到底要怎么使用,至今仍是不解之谜,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珠算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最初的馆藏百分之八十来自一位上海的算具收藏家陈宝定。陈宝定先生是一名老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创始人之一,去世前,他的很多收藏捐赠给了珠算博物馆。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他亲自设计制作的一把算盘,也很特别,老先生把珠算历史都浓缩进了一把算盘。

 

这把算盘的算珠是长方形的,一块块麻将牌的形状,每张牌上都刻着字,内容都和珠算有关。比如“西周算珠”,提示了珠算的起源,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周王朝的宫室遗址,出土了90颗陶做的珠子,专家推测,远在周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用圆珠做计数和计算的工具了。再比如“清明上河图”,意思是至少在北宋,算盘已经被普遍使用,因为在这幅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上,在画卷最左端有一家药铺,药铺柜台上就放着一把算盘。而这一发现要归功于两位孜孜以求的珠算家,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特地跑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借看了这幅名画,拿着放大镜,从头扫到尾,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到了一把算盘,据此把算盘成熟使用的时间又往前推了几百年。

 

用一把算盘来记录一部珠算史,很有趣也足够巧思。不过,一座珠算博物馆,并不只是拿算盘说事这么简单。珠算能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算盘,算具,只是一个方面,珠算文化包括了珠算历史,珠算人物,珠算文物,珠算研究,珠心算教育等等,珠算博物馆正是展示这一切的平台。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