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昨天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公祭仪式。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旗下半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
十点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张德江:“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
公祭现场拉响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张德江:“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
随着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 《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广场南侧的朗诵台上,77名南京市青少年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张德江:“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习近平指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习近平强调,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
“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习近平强调,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随着三声深沉悠远的钟声,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翔,寓意着对30万死难者的深深追思和圆梦中华的雄心壮志。
公祭仪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走进纪念馆展厅,参观《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参观结束时,习近平、张德江在签字簿上签名。随后,习近平等亲切会见了参加仪式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遇难者遗属代表。
马凯、刘奇葆、许其亮、韩启德一同参加上述活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参加公祭仪式。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