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兴市一家灯具厂的操作工人
当地的废灯管直接堆放在露天的现象很普遍
走进宜兴新庄镇,大大小小的节能灯具厂鳞次栉比,在灯具厂打工的小郑告诉记者,节能灯生产中会产生大约8%的废灯管,因为废灯管内含有汞,所以应该丢进密封桶然后再进行专门的无害处理。但是很多灯具企业都是将灯管直接堆放在露天。
随意丢方在田头的含汞灯管
在半天时间里,记者分别对申光科技、神铭灯具、银燕照明、超翔照明、华庆电器、浩阳照明、恒辉灯具等数十家灯具企业进行了暗访,发现这些企业的节能灯废管都是露天堆放,有些废灯管甚至就倾倒在河边和田头:
“这是以前上下班的时候看到的一条灌溉渠,他们就把废弃的灯管随意丢在路边,这个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一下雨水全部流到这个田里,这个稻子肯定受污染了啊。”
汞是一种剧毒物质,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可能污染90吨至180吨水,同时污染周围土壤。按照新庄每年生产3亿只灯管来计算,就有2千万只废节能灯管需要处理,而新庄距离太湖仅有3公里,位于太湖保护区内。现在这样的随意丢放对环境和太湖水源保护无疑是一种威胁。
部分废灯管被卖给其他厂家
记者了解到,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所有的废灯管必须密封收集并送到附近的苏南固废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但记者从苏南固废处理厂了解到,新庄镇只有4、5家灯具厂的废灯管运送到这里。那么其它大量随意堆放的废灯管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在恒辉灯具厂,工人在一车车将废灯管进行破碎,工人说这样的灯管每天都要运出去好几车。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先将灯管粉碎再洗去荧光粉后卖给了无锡孟仕玻璃厂:
记者:“灯管都是倒在这里?
“对。”
记者:“倒的数量大吗?”
“大啊,一天有5、6车。”
记者:“废灯具还有人收吗?”
“有专门的人收,400块钱一吨。自己洗自己用,废管卖给别人,浙江人300收都收不到。”
记者:“都是浙江人在收啊?收到那里?”
“无锡孟仕玻璃厂。”
非正规化处理对于环境和人的危害很大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注汞车间
随意堆放,私自处理,再卖给玻璃加工厂。废汞和荧光粉就在这样的地下产业链中被释放到地下和空气中,当地居民每天都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无可奈何的生活。
记者:“田里种的菜自己吃吗?”
“有的菜自己吃,有的菜也卖。”
记者:“你们当地人知道这个污染情况吗?”
“当然知道了,几十年了这个厂在这边,以前河里的小鱼都没有了鱼不能生存了。”
与居民相比,新庄灯具企业还有几千名一线工人更加容易遭受汞污染,记者在多家节能灯管生产车间发现,这里大部分都是在用手工来注射重金属汞,车间里密不透风,据了解,金属汞蒸气剧毒,吸入或接触后可以导致脑和肝损伤。由于汞的沸点比较低,常温下即可少部分挥发,而人体一次吸入25毫克汞蒸气即可致死。记者发现工人竟然都没有带口罩。
记者:“我想问下你为什么不戴口罩?”
“厂里没有叫我们戴。”
记者:“我看你们没有任何防护的措施。”
“夏天的时候我们前面的锅都是冒烟的。”
记者:“新庄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操作环境?”
“是的。”
工人体内汞超标
而小郑和几个亲戚由于身体不舒服,前不久刚刚到宜兴疾控中心做过体检,已经被检测出汞超标:
“我去宜兴疾控中心去复查,果然超标,他的解释说我明显是慢性的汞中毒,叫我这道工序不要再做了,建议我一个月后去复查。”
环保部门:经常检查,但力量有限无法做到全面监管
记者找到宜兴市环保局,一位姓郑的副局长告诉记者自己马上要开会,请记者到新庄街道环保所了解情况。新庄街道环保所所长葛建军表示环保部门每年都会进行检查,对废旧灯管的储存和回收都有严格的要求。但当记者将暗访情况告知给葛所长后,葛所长又表示街道人力物力确实做不到全面监管:
“企业由于市场因素还有其他管理因素,我们不可能天天盯住每一个企业,我们也只有几个人,企业有这么许多,你说对不对。”
记者随后拨打了宜兴环保局的举报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十个工作日后给记者回复:
记者:“废旧灯管随处堆放,对环境影响很大,你们能不能去查一下?”
“哪个厂?”
记者:“好多厂都这样我可以带你们去看。”
“我先帮你记录下来。”
记者:“你们什么时候去查?”
“要看分局的工作安排,一般是10个工作日吧。”
记者手记:目前含有汞的废旧节能灯已经明确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是在宜兴新庄却成了这些危险废物的天然垃圾场,既然国家对含汞废料有明确的收集、处理规范,为何新庄大多数企业却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国家对于注汞一线操作也有明确的防护要求,为什么企业却都把工人的生命健康当做儿戏?我们希望主管部门能对新庄的居民、工人和公众一个说法!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