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听众周先生向本台新闻热线025-84658888反映,他家的祖屋位于淮安市清河区漕运西路义顺巷16号,在2009年被淮安市文物局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在距离周先生家祖屋直线距离约100米处就是周恩来总理童年读书处,最近清河区政府计划在这个区域打造“总理童年读书处周边特色街区“,周先生的房屋就在征收范围之内。他认为文物应当被保护,而不是拆掉后建新建筑。情况究竟如何?
在淮安市里运河北岸,周总理童年读书处东侧约100米的地方就是清河区漕运西路义顺巷16号。房屋的主人周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他曾祖父留下的房子,由于淮安市清河区政府准备在这处地块建设总理童年读书处周边特色街区,因此周围的房屋都被征收拆除的差不多了。在2015年11月左右,区征收办表示要征收周先生家的这处祖屋,而周先生认为自己的祖屋是不可移动文物不能被随意征收、拆除,应该得到妥善的保护。在采访现场,周先生指着房屋告诉记者,目前朝南的一面墙已经被人损坏:
“被拆除的主体的话就是那个西厢房的屋顶,现在只剩一半,现在已经变成了危房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屋外墙上悬挂着淮安市文物局于2009年3月年颁布的文物标志牌,写着:义顺巷民居——淮安市不可移动文物。周先生向记者介绍,小小的四合院里青砖小瓦,雕梁画栋,房屋门头上嵌有精美砖雕壁画,这类“一门三塔”特有格式,既有明清年代的风格,又见证着淮安融汇南北的特色:
“我说你既然做这个特色街区,我这个不算特色嘛,原汁原味的,一百年前的建筑。而且现在看到的东西依然非常精美。你在仿古的里面有几幢真的建筑,真的古董,我不知道为什么不是加分的因素,而是非要全部拆光建成新的。但是他说这是大势所趋,不是我们要拆,是政府决定的,你肯定要拆,你肯定要被我们征收的。”
记者在一份清河区政府发布的房屋征收决公告上看到,这次征收实施单位为清河区房屋征收办公室。对此,清河区房屋征收办主任张进东回应,他们没有故意损坏周先生的房屋,由于两个建筑连在一起,只是在拆处周边其他被征收的建筑时导致周先生的房屋出现了一些破损。
据介绍,总理童年读书处周边特色街区是一个半商业半公益项目,项目地块中有义顺巷16号、泗阳公馆和时公馆三处文物。这次征收工作的现场总指挥、清河区政协副主席张增元表示几处文物他们会请专家评估后再做决定:
“现在目前整个地块的规划方案没有出来,具体下面是异地保护还是就地保护等到新的规划方案出来以后通过逐级向上请示,经过批准方可以实施,基本明确这一块待方案出来以后再定,目前保持现状。”
2016年1月5号,淮安市文物局方面针对总理童年读书处周边地块房屋征收指挥部发出过告知书,表示希望指挥部在周边征收拆迁时,严格依据文物法相关规定,保护义顺巷16号文物以及周边几处文物的安全,不可损坏、更不可擅自拆除。淮安市文物局副局长李倩:
“对于文物局来讲,不管在谁手里,我们觉得并不重要。对文物最好的保护,我们是希望它原址保护。所以,我们的态度也是希望它原址保护。就这个街区,我们也不希望它建成完全现代化、高楼大厦的街区,也是希望他们保留一些特色街区的元素。如果有一些文物点作为支撑,不是对这个街区历史和文化的最好说明和佐证吗?”
周先生表示,他不愿意被征收不是因为想坐地起价,而是因为他看到其他几处文物被征收后就被拆除,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
“我们同一个地段,就是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边地块,这个地块原来有8处文物,现在只剩我们三处了,到目前为止,包括人民剧场,西长西街道清代民居,包括三元巷民居,程家巷民居,周氏祠堂,全部没了,被政府以征收的名义签了协议以后然后就夷为平地。”
而针对周先生以上的说法,征收现场总指挥张曾元表示不太知情。而淮安市文物局方面表示,目前正在请清河区对这个情况进行核实,如果确定这些建筑已被拆,市文物局的执法大队就要介入并立案调查。对此,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姚远教授表示,文物和人的有机融合才能让历史得到更好的传承:
“这个古建筑呢正好是在周总理读书处所在的淮安的古城区呢,他是一片历史街区,我们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应当通过一个个古建筑,文物也好历史建筑也好,居民的集体修缮才能使历史街区得到整体保护,也使这个传统社区得到延续,你把居民全部弄走,这和历史街区保护和文物保护的理念相冲突的。”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刘志、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