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文物爱好者向本台反映说,多年前,南京明故宫被公布为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然而,在皇宫西南角40万平方米的地块上,一个名叫中航科技城的商业开发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高达200多亿元。据了解,南京市文物部门9年前就在该地块内发现了明代皇宫西墙的墙基,却从未公开这项重要的考古发现,也未将其公布为文物。考古队究竟发现了什么?文物价值如何?
在西安门往南的延长线上,约300米的地方是多年前建成的金城大厦和将要封顶中航科技大厦的施工现场,文物爱好者吴先生:
“我看到在这条延长线上有一个很高的楼已经盖起来了,那么我们就在怀疑这个底下是不是把明皇宫的西城墙给压倒了大楼底下。”
已经建成的中航科技大厦
而在金城大厦再往南几十米区域,有一块考古挖掘地方,这里也是位于整个中航科技城规划的西南角。在这块考古挖掘区域,记者看到,地上出现很多破碎的黄色琉璃瓦、带铭文的明城砖和青花瓷碎片。在现场还有挖掘的多条探沟,因为考古现场淹在水中,记者无法确知发掘深度,但从露出水面砌得整齐的青石上记者看到,有几块青石上的浅浮雕与西安门须弥座上的浮雕非常相似。而站在西安门可以发现,考古现场正好位于西安门正南方的延长线上,极有可能是皇城的西墙。那么这块地方到底是不是明故宫皇城西墙的遗址呢?南京市文物局文管办主任丁波回应称:
“没有确认,我不跟你讲正在考古,还没确认嘛,还没有最后结论,还在考古阶段,找到个涵洞很正常,明皇宫周围一圈都有涵洞,包括城墙底下也有涵洞。”
中航科技城西南角的探沟处有文物残片
丁波表示,在此前建成的金城大厦和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中航科技大厦,经过考古后没有发现重要的东西,才允许进行建设的。然而,原南京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告诉记者,最早在2006年开挖金城大厦以及在2008年之后的四次考古发掘中,就已经对明故宫皇城西墙遗址分布有过确认:
“我负责过三次,最后一次2010年。(记者:这三次当中你有没有一些结论?)都是确认了嘛,皇城的西墙。就是因为之前做过多次的考古发掘,皇城西墙的位置,它的规模,它的机构都已经多次考古发掘证实了嘛。(记者:最早的一次是什么时候)最早的一次我们考古发掘06年2月到5月,没有问题。他们具体的项目名称是金城科技大厦。”
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局网站上看到,2012年公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中航科技城西南角这块目前还正在考古的区域,在规划中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都最大的,这样的规划会否对可能存在的皇城西墙遗址墙根造成严重的破坏?对此南京市规划局城中分局局长吕晓宁回应:
“据专家推测明墙的厚度大概也就八九米厚,没有太大,(记者:它跟这个地方密集的建筑)能共存。没达到不可能共存的地步,如果到了那不我必然要改,方案还没做好呢,要根据最后的文物报告来确定他的保护方案,确定了保护方案后再能最后确定我的规划方案。确定这个方案经过一定的程序以后我才敢发许可。如看最后专家的结论到底把他的价值评又多高。(记者:所以你们现在在等文物局最后的报告结论)对。”
在西安门南延长线考古区域周边,“中航金城1号”楼盘已经打出广告,写着“龙脉豪宅的南京风范”,“皇家地脉、城市中心、贵胃府邸”等广告词。另外中航科技城的官网显示:该开发项目占地4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00亿元。南京中航工业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推广主任董晗表示,目前中航科技城整体的规划布局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而西南角这个高建筑物密集区,如果遇到需要保护的明故宫皇城西墙遗址,他们会调整和避让:
“不会动到他下面的墙根,全部是有退让的。原来的规划设计基本上我们出了很多稿了,作为一个1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城市综合体来说,我们其实困难挺多的。”
当历史文物遗产的保护遭遇现代商业的开发,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姚远认为,我们对历史文物应该保有敬畏之心:
“西安门以西整个的明故宫遗址都已经被划定为地下文物埋藏区,而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名城的政府应该组织文物部门对地下文物的埋藏情况进行普查,划定不宜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地下文物埋藏区,换言之,地下文物埋藏区本身就不应当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不能进行这样高密度的大规模的建设开发。”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曾主持《文物法》起草的老专家谢辰生先生表示,自己参与过《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审议,明故宫皇城格局受重点保护,现在地块全部开发,那置遗址保护于何处,谢辰生:
“那发现确认了就应该保护,这不能够拿钱来说话,南京城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地方,是文物就应该保啊,没什么可说的,因为目前文物糟蹋的一塌糊涂了,在给这个让路的话我是坚决反对。”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刘志、实习记者唐万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