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六百多万善款的使用引发的是是非非
江苏新闻广播 2015年08月19日

从六月初至今,本台连续报道这样一件事情:南京一名四岁女孩柯蕾患上脊索瘤生命垂危需要到美国治疗,家人在网上发起募捐不到一个月筹集善款646万多元,然而柯家多次更换监管机构,始终不公开善款使用明细,遭到网友的质疑。71号去美国治疗前,柯蕾父亲曾承诺每十天左右公布一次账单,如今一个半月过去账单仍未公布,有些捐款的网友感觉受骗,向警方报警但没有获得立案。“柯蕾事件”从爱心总动员演变成“肥皂剧”,纷扰中我们在寻找真相也在思考症结所在。

717号,52名网友集体到南京小市派出所以“诈捐”为名报案,当时警方承诺一个月后决定是否立案,817号南京鼓楼公安局回复称,证据不构成“诈捐”,而柯江本人在美国无法配合调查,对此不予立案。网友“伊雪”说:

“希望去立案去调查这件事不是说只为了说我要把钱要回来,而是要给大众一个交代,不能因为他人在国外这件事就放任他自由不管了。”

这件事究竟谁来管,怎么管,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江苏永伦律师事务所律师蒋晓颖说:

“我查阅了一下法律条文,相应的条款里有一些规定,但是规定也不是很明确,钱款如何去支取如何去分配,甚至是由哪些方面去进行管理,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这确实是法律方面的漏项。”

对于警方不予立案的决定网上争议较多,不过大部分网友仍在关注于柯家何时公布账单,记者多次通过微信与柯江联系没有得到回应,微信照片中能看到孩子在接受化疗。网友“小宝妈妈”希望用制度保护网友们的爱心:

“我也在国外生活很多年,像我们比如说去捐款超过10块钱我都一定有发票的,这是我的个人报税,我的捐款也是我的收入,当大家都有这样意识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从制度上看这件事情不要让它发生,(柯蕾事件)这是个个例,但是不能让这个个例变成更多的个例。”

“柯蕾事件”从六月初开始在网上发酵,一个多月的时间江苏省儿基会、博爱妈妈群以及委托律师先后退出善款监管,柯家赴美国看病在操作上发生各种问题,其中5.7万美元手续费备受社会诟病。爱德基金会行政管理中心主任凌春香说,柯家缺乏专业机构参与:

“从机构来说如果捐款人给你捐款,之前你是有项目经营书,然后有一系列的要求必须按照这个明确的做,捐款人是有权要求你按照规定的一些尺度来使用的,但是对于他的家人和他个人来说很难理性去处理这个事。”

现实情况是,个人求助如何与公益机构合作没有相关操作程序或规范,个人筹集的捐款是否请公益机构监管,取决于求助人是否信任这个公益机构,以及外力的影响。南京爱之翼儿童公益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陈霞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个句容的学生,她在上学的途中出了车祸母亲当场身亡然后她也是重伤,送到儿童医院来,志愿者爆料然后我们也去了解了情况,当时家长感谢我们做全权托管和资金募集,就在我们准备签协议的当时来了很多现场捐款的人,资金量还是蛮大的,家长就不太愿意去托管了,最后由(孩子)学校校方来托管。”

记者在2015《南京慈善健康发展意见》初审稿中看到,《意见》再次强调了募捐主体为南京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捐赠人对慈善组织、其他受赠主体和受益人使用捐赠财产持有异议的,除向有关方面投诉举报外,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亦明说:

“个人遇到突发事件有特殊困难要向社会捐助他是有合法权利的,只是实现这个权利的路径和方式上应该有制度保障,应该有相应的法规,政府主管部门比如民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筛选确定一批合格有资质的慈善捐助机构,如果自然人不按照法规和监督的途径,它就有可能出现捐助乱象。”

柯蕾一家何时回国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南京新的“慈善健康发展意见”即将于九月公布实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相信爱心有了规矩,才会避免是是非非,“人心向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孙强】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晓东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