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有关单位的资助下,徐州3户烈士亲属,踏上赴广西、云南祭扫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亲人的路途。本台记者全程参与了此次祭扫活动
在广西防城城北烈士陵园,徐州新沂籍烈士唐瑞洪的三个弟弟唐瑞江、唐瑞海、唐瑞河,扑在哥哥墓前失声痛哭。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广西扫墓,而这一天距离唐瑞洪牺牲已经过去了36年。
在哥哥墓前,弟兄三人泪流满面地磕头、敬烟、敬酒、烧纸钱。唐瑞海拨通了89岁老母亲的电话:
“娘啊,我现在到三哥墓地了,给她买前烧纸了。陵园有三哥名字,籍贯住址、二等功臣等信息。”
唐瑞洪烈士1974年1月入伍,生前是南京军区83250部队34分队战士、班长。在当年的战场上,因排长牺牲,担任班长的唐瑞洪被临时任命为代理排长。1979年2月在攻打谅山的战役中,被越军暗堡里射出的子弹击中,当场不幸牺牲。
记者在烈士的战地日记中注意到,作为班长的唐瑞洪每次冲锋都把自己排在最前头,日记里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样发自内心的字句。
唐瑞洪的战地日记
在云南省马关县仁和烈士陵园内,徐州睢宁县籍烈士夏冬展82岁的老父亲夏春树颤颤巍巍地来到儿子墓前,打开一罐浸着浓浓亲情的家乡的泥土,郑重地一把一把洒在儿子的墓碑前,泪水夺眶而出。
夏春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但年迈多病的他依然坚持要来云南马关看儿子。此行他特别带来养育儿子夏冬展成长的家乡睢宁的泥土。他说:
“我的亲骨肉在这里,心里一直放不下,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来看看。当兵就必须要打仗,打仗就会有牺牲。我理解国家。儿子是为国捐躯,我没有白养他。我年龄大了,以后没有机会来了,就带来了家乡的泥土陪伴他。”
在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内,今年71岁的王溯义颤抖着抚摸弟弟王蜀乐烈士的墓碑,老泪纵横,哭声悲切,他一遍又一遍责备自己来得太晚。烈士侄子:
“你在这地方36年了,我们第一次来看你。36年了,虽然我没有见过你,但是你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我的好叔叔。”
王蜀乐烈士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许阳村人,1970年1月入伍,53354部队高炮营高机连指导员。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牺牲和失踪8500余人。江苏籍烈士有254人,其中徐州籍有17人。今年5月,经过徐州民政局与大公报江苏办事处的共同调查摸底,确定资助第一批3位烈士家庭亲属赴南疆扫墓。
五天的时间。祭扫团先后走访了4座烈士陵园。在云南马关县的麻栗坡烈士陵园九百余位烈士陵前,随行志愿者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赵苏砚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感受:
“我喜欢摄影,希望通过镜头来记录烈属感动的瞬间。通过我的这双眼向同龄人讲述这段历史,希望不要忘记历史,记住历史。”
经过5天的行程,徐州的3户烈属总算是完成了异地扫墓的心愿。记者了解到,这三户烈属中,烈士唐瑞洪和王蜀乐的家属36年来都没有去云南、广西祭扫过,经济困难是最大的因素。据了解,国家民政部在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藤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