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江宁区科技园一企业向本台反映,当地秣陵街道与淳化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企业新增外地员工的劳动社会保障手续办理无门,四处碰壁,本台报道后,问题得到解决。相关负责人解释,区划调整后,衔接工作不到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四年前在江宁区科技园落户,
“江宁区劳动保障所跟我们讲,在公司注册街道去办就可以了,但我们跑到公司注册地秣陵街道时,就讲公司不归他们管,已经划给淳化街道了,我到淳化街道了,说这个东西也不归他们管,我也不知道到底找哪边办?”
企业担心,无法为新增外来员工办理劳动保障,员工一但遭遇工伤,双方都难有保障。另外,春节过后,新进外来工增多,企业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他们很着急,
“我们是制造业企业,容易发生工伤,现在我们需要办理这个社保,我们很烦恼!”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下半年,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与淳化街道进行了区划调整,企业所在地科苑社区由秣陵街道划归淳化街道。
那么,企业应该去哪里给新增员工办理社保登记呢?按照相关规定,公司为员工办理社保,应该前往当地社保经办机构,这个“当地社保经办机构”一般指企业所在地(注册地)的社保办理点。而区划调整后,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会面临登记注册地址仍在老街道,而实际经营地址变更为新街道,看似两边都能管,实则两边都不管的推诿局面。
本台《政风热线》节目关注此事后,2月15号,记者前往新行政区划后的江宁区淳化街道劳保所,工作人员表示,问题已经解决,根据就近办事原则,
“你就去科苑就行了,就近方便,(科苑我之前去过,他们不办)可能他原来不晓得,你就说是街道劳保所讲的,以后我们建号就在你们这边建,已经给你们协调好了。”
对此,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江宁区人社局党委纪副书记解释:
“按照注册地生产地一致的话,那不矛盾,哪果两个分开的,我们有个原则方便企业就近、就地办。”
便民、惠民是行政区划调整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江宁区人社局党委纪副书记表示,他们将举一反三,要求江宁区十个街道的劳保所引以为戒,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记者:那不就是衔接工作未做好吗?)对。节后第一时间,我们召开作风大会,就这个事提出一些要求,不能出现企业负责人“跑断腿”的情况。”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朱亮、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