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专车管理空白 企业发展不能钻空子
江苏新闻广播 2015年02月11日

从周一开始,本台连续报道滴滴专车南京公司大量招募私家车从事专车营运一事,报道播出后引起了滴滴北京总公司的重视,表示要尽快整改。然而,目前交通部门对“专车”管理法规仍不健全,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行业发展秩序,而企业也要充分考虑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专车市场兴旺影响了出租车市场

 

2013年滴滴公司曾获得1亿1500万美元融资,2014年底再次引入7亿美元融资,重心是攻占专车市场。正是因为钱不是问题,在专车发展中滴滴继续采用“送红包”的形式,市民朱先生说,他经常能领到免费红包:

“朋友圈隔三差五就会发个红包去摸,一摸就几十块钱,我就可以抵掉大部分的钱(车费)就可以打专车,当然哪里有优惠就往哪里钻了。”

目前,滴滴专车投入巨资的大规模市场扩张行为已经对出租车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很多司机反映钱不好赚了。出租车司机王女士说:

“以前到中午的时候我们都能苦两三百块钱,现在一到中午你看哪个驾驶员很少苦到三百块钱,你看我们吃饭的时间都在车上自带干粮,都不敢下去。”

出租车司机程先生用自己家的车试开了两天专车,尝到甜头的他准备辞职做“全职专车”:

“我干两三个小时就回家了,我毕竟白天开出租车。(记者:你这两天赚了多少钱?)两天做了400多块钱吧,加上20%肯定更高一点。”

 

滴滴总公司表示将整改;专家表示企业不可钻法律空子

 

然而跑专车并不全是好处,如,私家车商业保险不赔付因从事经营活动造成的事故损失,又比如私家车可以转为营运车辆成为专车,不过按照《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制度》规定,使用年限变为8年。对于本台的报道,滴滴北京总公司公关部周先生回应,公司会进行整改:

“你像我们公司从创立之初到现在也才两年多时间,专车上线才几个月,不排除有租赁公司将私家车纳入进来挂靠,这种情况有因为我们业务刚开始,管理可能有一些滞后,我们通过不断的完善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交通部门表示私家车不能参与营运,另一方面现行法规监管很不健全,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田伯平表示,涉及公众利益的企业不能因此破坏秩序、“钻空子”发展:

“因为你的影响力大你也有钱你的举动也会比较大,当你这个举动扎下这个社会的时候,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如果涉及到大范围的利益矛盾的话,有关企业应该考虑你的社会责任,你企业可能得益了,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比较多。”

采访中,记者在交通管理部门多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其他省市都没有出台管理规定,我们也需要观望一段时间再采取行动。田伯平说,此时管理部门不能再等:

“这个时候不是要让企业去试探,而是要说有规范性的东西出来以后让企业跟着你政府的要求去做。”

 

记者手记:

“专车”市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直接破题出租车市场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值得欣喜的变化。但是,改革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的抢跑者,才能不走偏。我们提醒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让法规进化跟得上改革创新的步子,让改革“抢跑者”安心成为改革的“领跑者”。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孙强】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晓东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