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粮食银行”,规避风险是前提
江苏新闻广播 2015年02月02日

122号本台报道了徐州铜山区棠张镇一家经营多年的面粉厂模仿“粮食银行”的经营模式,吸纳1400多农户的七十多万斤小麦,农民们需要吃面到面粉厂去取,可是今年元旦该厂突然破产,千余户农民口粮“打水漂”。报道播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企业的市场行为谁来监管?谁是农民口粮安全的“保护”者?带着听众的这些疑问记者展开调查。

在太仓市南郊放心粮油店,村民先生拿着几个塑料桶正在打菜籽油,2014年春天他把收获的200多斤油菜籽存在“粮食银行”,家里需要吃油时他就拿着“存折”到粮店取。先生说,以前菜籽收获后还要自己去榨油,现在省心了:

“以前就是两壶或者一壶一打,住在附近打的方便,现在要搬家准备走了我要都给它打掉。(记者:存在这个地方方便不?)方便方便,好储存了,存个一年也行,以前都是到超市买的油,价格要稍微贵一点。”

城厢镇村民蒋梓家里种了180多亩地,年产水稻22万多斤,每年他都会预留4000斤作为一家七口人的口粮,由于水稻难以存储,他把口粮都存进当地的“粮食银行”:

“他会发一张粮食存折用的时候就可以到本地那个(粮店)市集上面刷卡刷到大米。(记者:这4000斤一年吃下来我没吃了怎么办?)我没吃了等到下一季,我跟他说好,然后系统会帮你转到下一年去拿。”

农民们所说的 “粮食银行”在太仓已经运行九年,目前已经有7家,他们借鉴银行管理理念,为农民提供粮食代储和成品粮兑换服务,配套的放心粮油店网点60家,累计储户6.1万户,存储粮食7. 3万吨,85%以上的农户将口粮存入“银行”。太仓粮食局副局长征安平说,“粮食银行”依托国有粮管所建立,粮食主管部门通过管理措施来引导,这是保证口粮安全的基础:

“如果粮食价格朝上走,民营企业他没有风险,如果一旦(价格)倒挂,粮食收购的价格高,到时候有了风险,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保证,而我们国有粮食企业,可以由我们国有粮食购销公司来承担,(而且)农民如果他出了问题以后到时候他也要来找政府的。”

除了依托国有粮管所以外,太仓的“粮食银行”还与村集体挂钩,承担风险。依托土地流转,太仓的大部分村镇已经由一家一户种粮转变为村集体规模化经营,每户的土地流转费转为口粮存储,农民们可以放心地按需领取口粮。城厢镇永丰村党委书记吴平说,村集体的“大船”能够抵御未知的粮食“风浪”:

“那么我把所有的土地归集起来以后,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把农业产业低产变成高产,那么产出效应高了,给老百姓的分红也多了,产出的产量高了粮食银行吸纳的粮食也多了,三方共赢规避了好多风险。”

采访中业内人士分析,去年以来粮食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徐州这家面粉厂破产,粮食加工企业“买空卖空”逃避风险的行为需要引起重视。太仓南郊粮管所所长周元勋从事粮食工作三十多年,他说,粮食加工企业眼中不能只有“利益”二字:

“你作为企业法人代表心里要装着农民,农民种粮辛辛苦苦,你也不要到他那里多赚钱,从服务中出效益,必须要诚信。第二个要有人管,时常敲敲警钟之后呢你在经营上要稳扎稳打,那么是办得好的。”

记者了解,目前我省苏州、镇江两地已经有“粮食银行”70家,但是省粮食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苏北是粮食产区,苏南是粮食销区,经营模式不能简单“拷贝”,因此从省级层面不会出台统一措施。江苏省农科院粮食研究所所长王才林建议,“粮食银行”是发展方向,但前提是逐步推进、规避风险:

“苏南这个模式到苏北地区呢,在老百姓自愿的基础上政府推动做一些试点,有条件的地方来推动力大一些,条件不具备的地方给予扶持,这样逐步推动,这种方式(集中储粮)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是保障老百姓口粮安全的一种比较好的一种做法。”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孙强、周慰蔚】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晓东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