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创新平台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座。近年来,江苏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集中资源建设重大平台载体,初步构建起前沿引领、产业赋能、开放协同、特色鲜明的创新平台矩阵。
不久前,历经六年科研攻关与设计建造的全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正式投用,顺利抵达母港连云港港。这艘满载排水量7000吨的“移动海上实验室”总长约110米,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该船在模块化、智能化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可依托“边应用、边试验”模式验证新技术,提速科研成果转化进程。
“未来”号监造组组长刘杨说:“‘未来’号实现了空间储备的冗余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它的接口化程度非常高,应用了先进的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智能航行、智能机舱以及智能能效等多种智能的功能。”
“未来”号由省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其连云港中心共同打造。在连云港正式投入运营后,“未来”号将聚焦新一代智能船舶关键设备与系统的测试需求及国家各项重大任务需求,有力填补我国绿色智能设备系统专用中试平台的空白。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主任张海华说:“后续结合大的科研项目,会去南海做更大的海试验证的工作。我们也是希望通过绿色智能的弯道超车,来实现国船国配的重大使命意义。”
以太湖实验室为代表,江苏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快马扬鞭。苏州实验室加速建设材料综合研究设施,为战略科技力量筑牢根基;紫金山实验室建成首个6G综合实验室,实现6G无线网络毫秒级实时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云龙湖实验室打造的深地工程地下实验室,规模与功能均达国际领先水平;钟山实验室落户南京,聚焦农业重大技术攻关,结出累累原创硕果;未来,依托“羲和”号筹建的空天实验室也将加入江苏重大创新平台。与此同时,江苏还牵头建设了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创设了省实验室联盟,获批牵头或参与建设6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或分中心,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从深海到地下,从地面到空天,江苏重大创新平台矩阵已初具规模,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底座。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黄蒙 龚俊杰
供片台│连云港台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