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传奇】第八集:中华慈善博物馆
2016年05月31日

 

 

 

        

 

 

 

 

 

 

 

 

 

 

 

 

 

 

 

 

 

 

    江苏南通,又一家新建的国家级博物馆,投资巨大,超过3亿人民币打造,值钱的藏品却不多。

一根竹篙,一个破本子,一辆三轮车……扔到大街上都不一定有人捡,在这里被隆而重之地对待。浓墨重彩,灯光、画面、多媒体,众星捧月地烘托着,这些平凡物件背后的故事、人物因此显现,被看见,被记住,被传颂。

这就是中国首家慈善专题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它不以实物取胜,而以信息和理念的传播见长。

对中国慈善思想的梳理,有儒家的“仁爱”, 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道教的“积德”,表述不同,但慈善的理念源远流长。还有从古到今的慈善人物,从范蠡、佛图澄、苏轼到林则徐、盛宣怀、张謇、梅兰芳。除了个人慈善,中国历史上还产生了各种慈善组织,以宗族、宗教、官办、民建等多种形式,展开更有效的救助。博物馆为此设计了一条可以实景体验的街道,走上这条古街,“六疾馆”,“惠民药局”,“义庄”等等,分列街道两边,帮助你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慈善组织是如何诞生、发展和运作的。

慈善博物馆,它是一座不缺情节和故事的博物馆。

一辆蓝色三轮车静静陈列,背后画面是一个老人大雪纷飞中蹬一辆三轮向你驶来,前景的实物与后景的照片浑然一体,雪仿佛从画里下到了画外。天寒地冻中蹬三轮的老人叫白方礼。1986年,老人73岁了,回了趟河北沧县老家,回到天津老人就睡不着觉了,他看到家乡的村子里,大白天的好多小孩到处乱跑不去上学,因为没钱。白方礼先是把自己攒下的5000块捐给了家乡的小学,然后,他推出了多年不骑的三轮车,除锈、上油,宣布要重操就业,用蹬三轮的钱捐助有需要的人。随后的十五年,天津街头一辆牌号“北站出租37号”的三轮车,就没歇过一天,直到快90岁,老人再也蹬不动为止。十五年,白方礼捐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大学生。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每蹬1公里三轮车能挣5毛钱,那么35万,白方礼得蹬着三轮绕地球赤道18周。

这就是用一辆三轮车讲述的故事,一个感动中国的老人白方礼。也借此传达了慈善不分大小,慈善贵在坚持的理念。

中华慈善博物馆位于南通市新老城区结合部,就建在近代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纱厂旧址。原来的厂房原来的高度,原址重建。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也很看重慈善,在他看来,慈善是一个社会托底的、弥补缺失的一个存在。他解释过“大生纱厂”厂名的由来,“大生”两字来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的理解是,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要使大多数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也就是,没有饭吃的人,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使他能够逐渐提高。

慈善到底是什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慈善?近年来诸多关联慈善的公共事件一件件发生,引发高度关注,也催生了中国第一部慈善法的出台。鉴古知今,也许在参观了中华慈善博物馆之后,你自会得出结论。

 

    博物馆预计7月试营业,9月正式开馆。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