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大邹镇:危桥变新桥,架起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5年11月07日

    “我是渭水村4组的村民,家里种了七亩多地。每次农忙,开着三轮车、收割机从村西头那座桥上过,我这心都悬着……”泰州兴化市大邹镇渭水村的葛老三,指着村西头一座老旧危桥,语气中满是忧虑,“桥面又窄又破,栏杆也没了,到处是裂缝,真怕哪一天它就塌了,连人带车掉进河里……”这座桥位于渭水村西侧,因年久失修,早已不堪重负。桥体狭窄,护栏残缺,桥面裂缝纵横,安全隐患突出。尤其在农忙时节,它成了村民运输耕作的最大阻碍,也给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今年4月,在获悉渭水村村干部反映的情况后,大邹镇财政和资产管理办公室迅速响应,秉持“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的原则,立即牵头工作专班赴现场实地查勘。经排查,类似险情在吉耿村、复兴村同样存在。工作人员在完成初步勘测后,第一时间向镇政府作了专题汇报。随着该批危桥维修改造计划获得正式批复,一场守护百姓“脚下安全”的修桥攻坚战全面启动。

    2025年,兴化市大邹镇成立危桥维修专项工作小组,统筹负责全镇桥梁的排查勘测、工程预算、招标实施与建设监管等工作,全面推进老旧桥梁改造,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经过紧张有序的施工,截止10月初,3个村的3座危桥维修工程已在秋收前全部按期完工,并一次性通过上级验收,彻底解决了群众长期以来“急难愁盼”的安全通行问题。“感谢共产党,感谢财资办老马等一帮同志为我们村修好了这座桥!现在安全隐患消除了,收割机进出、村民来往,都踏实多了。”望着崭新坚固的桥面,村老党员老张扶着新装的桥栏杆,感慨地说道。

     这些新修的农桥,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更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过去,由于桥梁老旧狭窄,大型农机难以通行,秋收时村民只能依赖人力或小型车辆反复转运粮食,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生产成本。如今,宽阔平整的桥面让收割机与运输车辆都能放心通过,渭水村河西的400多亩水稻从收割到运出全程仅用3天,比往年缩短了近一半时间。吉耿村的蔬菜种植户王大叔欣喜地说道:“桥修好了,我家的青椒一大早摘下来,就能直接运进城里超市。蔬菜更新鲜,价钱自然也卖得上去,算下来一年能多挣一万多块钱!”农桥的维修改造,将昔日制约乡村发展的“交通瓶颈”,转变为了促进产业兴旺的“发展枢纽”。畅通的是桥,连接的是心,提升的是效益——村民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真真切切地写在了脸上,也融进了日渐红火的日子里。

    修桥铺路,为民解忧,是大邹镇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根据实际需求与急缓程度,有序推进3至5个村的农桥维修改造。下一步,大邹镇将继续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用足用好各项惠民政策,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努力让村民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发展根基。

 

兴化市大邹镇/钱岑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晓东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