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联合电力信息公司,在化工园区松林山路区试点运行了一款燃气管线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标志着镇江公司在破解地下电缆涉燃气施工安全这一难题上,取得了数字化手段的关键突破。该工具如同为地下空间安上了“透视眼”,有效筑牢了电网运维与城市公共建设的安全防线。
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各类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交织密布。以该工具试点应用的松林山路周边区域为例,这里汇聚了多家大型化工及2处居民集中区,不仅分布着2条110千伏、3条35千伏电缆线路,还敷设有2条不同压力等级的燃气管线。长期以来,电缆和燃气管线数据缺少共享机制,在前期勘查、运维施工等工作中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病容易造成误触等风险。
今年,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与电力信息公司联合组建专项团队,对接市资源资源和规划局、燃气公司等单位,全面掌握地下燃气管线现状,并运用数字化手段摸清地下管线“脉络”,将地下燃气管线数据与“电网一张图”融合,研发了燃气管线GIS分析工具,打通多方协同的壁垒。
据镇江公司设备部副主任马骏毅介绍,工作人员通过涂层叠加功能,可以清晰查看电缆周边燃气管线的材质、走向、埋深等数据。该工具基于空间位置计算算法,还能对电缆与燃气管道交叉且平行距离小于1米的区域作出标注,为制定差异化的运维抢修方案提供依据。
“以往电缆改建或抢修施工中,无法提前获取周边燃气管线信息,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也埋下了安全隐患。现在在查勘阶段节能掌握风险区域,制定避开燃气管道的施工方案,彻底解决了‘怕挖错、不敢挖’的行业痛点。”镇江供电公司输电工区副主任陈虎表示。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