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书店 常州金坛三星村分享跨越时空的文化新篇
2025年08月12日

 位于常州金坛的三星村,拥有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村遗址。而同样位于三星村的瓦尔登书局,近日灯光每天都亮到深夜——这里上演的关于“纬度”与“记忆”的文化对话,书写了金坛跨越时空的文化新篇。


 

“你们家里还留着老景点的门票吗?”8月10日,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烤面筋”实践团的分享者潘以沫,在三星村瓦尔登书局展示了一张泛黄的老门票,瞬间勾起读者们的回忆。这场《一纸入旧城:追寻门票上的城市文化记忆》的分享,像打开了一本“门票百科”,潘以沫、丁思媛、邓琪、李相宜、陈昱天5位分享者,从古代兵符的“权力凭证”,讲到如今门票的“准入凭证”,再从门票设计的“记忆锚点”,讲到数字门票的“革命浪潮”。“烤面筋”实践团还设计了“金坛文脉护照”实体套票,把考古纹样、非遗工艺等文化元素都揉进一张张门票里。“我们想让门票不再是废纸,而是能揣进兜里的文化记忆。”潘以沫说,这或许就是数字时代,纸质票里的怀旧与浪漫。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面包石,和俄罗斯海参崴的人行道砖,摸起来是同一种凉丝丝的质感。”青年文史爱好者邓开元的一句话,让在场读者们瞬间穿越到哈尔滨的街头。这场主题为《从东北到外东北:俄罗斯远东的过去与现在》的分享,更像一版“文化拼图”。邓开元把四年哈尔滨的俄语学习、两年俄罗斯海兰泡的读研经历,熬成了四块“拼图”:近代中俄接触史里哈尔滨的特殊地位、如今东北大地上的“俄罗斯遗产”、远东城市的旅行见闻,以及他印象中的俄罗斯文化,如红肠、腌鱼、列巴等食品汇聚的饮食文化和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比起宏大的历史,普通人更在意列巴怎么发酵、红肠为什么是红的。”邓开元笑着说。在他展示的老照片里,哈尔滨的洋葱顶教堂旁晒着东北的老玉米,俄罗斯人建的奶牛村现在都是中国人在养奶牛,这种奇妙的融合,正如他说的:“铁路拉来的不仅是火车,还有生活方式,现在这些印记变成了东北文旅最特别的底色。”


 

连续两晚的热闹,藏着这家书局的“小心思”。当被问起为什么举办这样的分享会,金坛三星村瓦尔登书局负责人桂馨远笑着说:“这里不只是卖书的地方,还是让想法‘冒泡’的地方。”瓦尔登书局用独特的审美将书与自然、设计美感、咖啡餐食体验相融合,在满足年轻人审美、拍美需求的基础上,更多是作为一个文化交互的平台,通过读书会、电影沙龙、展览、义工招募等方式,让志同道合的人们可以共聚于此,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绪,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正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为金坛人民提供精神层面的休闲娱乐新模式。在瓦尔登书局,你能撞见背着相机的旅行者讲边疆故事,也能碰到捧着古籍的学者聊历史人文。桂馨远说:“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寻找生活的本质,我们想在这里找到文化最本真的样子——它不是高冷的理论,是能聊、能摸、能带走的温度。接下来,这里还将上演更多‘惊喜’分享会,来客也能在现场交流环节与分享者对话,进行思维碰撞。”


 

据悉,在8月的每一个周六,三星村瓦尔登书局都会举行“考古会客厅”系列读书分享。桂馨远表示,“从东北到远东的千里奔赴,从一张门票到一座城的深情,瓦尔登书局的夏夜,总在证明一件事:文化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而是街坊邻里围坐时,你一言我一语,就能点亮的灯。”

(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谢博涵 通讯员/景天)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晓东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