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数据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全新升级
江苏广播 2020年12月11日

  为逝去的幸存者熄灭一盏灯、利用 AR 技术 " 复原 " 历史、将 18 万件藏品数据化 …… 自 2014 年作为国家公祭仪式固定举办地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人数猛增,每年超 800 万的参观人数远超最初设计的接待流量。除了将参观方式改为提前预约,纪念馆还在呈现方式、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升级。" 我们是想通过这些调整,扩大我们的研究队伍,不仅仅是我们在做研究,而是让更多的人记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

  为逝去的幸存者熄灯,邀请参观者撞响和平大钟

  今年 1 月 3 日,《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序厅背面又有三张幸存者的照片变成灰黑色,在场全体人员向遗像三鞠躬,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为去世的三位老人朱惟平、胡信佳、金茂芝举行熄灯仪式。2017 年,这面墙有 100 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如今只有 73 张照片还亮着灯。

    △纪念馆熄灭了三盏灯,送老人最后一程

  纪念馆通过这样特殊的方式送老人最后一程,而这样的熄灯仪式,自 2017 年开始便形成一套规范的流程标准,也写进了纪念馆标准化管理体系。" 从思想动员到写作标准文本、实现业务对接,这套标准化管理体系我们用了三年时间摸索、建立。" 馆长张建军告诉记者。

    △为老人献花

  每天早上 8 点半,江东门的钟声总是准时响起。自 2018 年 8 月 15 日开始,纪念馆推出 " 江东门的钟声 " 仪式教育,邀请每天首批入场的 12 名参观者,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 13 声," 让观众参与撞钟仪式,是希望他们在这种庄严的仪式中有一种体验感、沉浸感,真正体会‘警钟长鸣,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张建军说。

    △每天 8:30 江东门准时响起的 " 和平之声 "

  AR 技术 " 复原 " 历史,再现硝烟四起的南京城

  在纪念馆部分展区前举起手机,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实物和影像资料,都能在手机上一一显示。这是 AR 技术还原史实的一大探索,也是纪念馆数据智慧化的一种体现。

  当数据化、智能化的纪念馆大门对参观者敞开时,史料会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历史也会变得直观、震撼。纪念馆除了通过档案、图片、视频、实物、场景复原等手段,将那段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之外," 万人坑 " 展区中的大量人物雕塑,痛苦扭曲的面容仿佛凝固了周围的空气,瞬间将置身其中的参观者们拉回曾经硝烟四起的南京城。

  将 18 万件藏品数据化,让史实成为世界记忆

  " 一个博物馆,要从一个物的场馆变成一个线下与线上同时进行的场馆,要有感知能力,不光要感知观众,还要感知藏品 ……" 馆长张建军和现代快报记者分享," 我们对全馆 35 年收集的 18 万件藏品进行数据化,然后通过多种的搜索方式建立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知识图谱。这样可以让全球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来了解这段历史。"

  战火的烟云虽已消散,但历史不容忘却,只有揭示真相,正视历史才能真正拥有和平。而了解历史、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的方式,在如今并不一定只有在纪念馆内才能实现。" 要把一个纪念馆变成了一个工作平台,一些历史物品变成活的数据产品。这样,有心之人使用这些文物资料会变得更加便捷,更有助于让南京大屠杀史实成为世界记忆。" 张建军说,这个数据化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都已经通过验收了。目前,正在做史料、史实的数据化扫描和测试工作,有望近期上线。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

   (来源:现代快报)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