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4月10日在南京召开,全球6G领域的知名专家、行业大咖和行业龙头企业聚首金陵,共同为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建言献策。
全球汇聚 共话6G标准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方向,释放出国家大力推动6G技术发展的强烈信号。事实上,过去几年全球都在积极布局6G技术,包括运营商、设备商在内的产学研各界围绕6G开展了广泛研究。
尽管行业热情高涨,但各界对于6G未来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以及具体应用场景仍存在一定分歧。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从创新到产品,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产品想要走向千家万户,就一定要有标准。“6G要落地,标准要先行”。
根据全球通信技术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时间表,今年6月业界将正式启动6G标准研究,为6G落地凝聚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举办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大会现场,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新加坡等学术机构的权威专家,欧盟、芬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6G研发项目的科研代表,以及国内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悉数到场,国内外、产学研共同携手,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凝聚共识、分享观点,助力构建6G产业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尤肖虎期待通过这次大会向全球释放积极信号,呼吁全世界共同定义6G应用标准,携手发展和使用6G。
破界融合 共绘生态蓝图
尽管技术上的共识还需要更多沟通,但有一个共识与会专家已经达成,那就是6G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迭代创新,而是面向整个社会智能化转型的重大变革。如果说此前是技术创新决定了应用场景和边界,而到了6G时代则是应用场景和产业需求决定技术方向。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如果说4G以前都是面向消费,5G现在开始迈入了面上更多的工业应用,那么6G要完全融入数字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面临不少新的挑战。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不再仅仅追求高带宽和低时延,而是朝着人、机器、物的多维度连接演进,包括点到多点、多点到点,支持多归属、多连接和多接口。因此,要在6G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必须深入了解行业的真实需求,并明确努力的方向。
在大会开幕式上,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富军发布了《2025移动通信系列白皮书》,聚焦6G关键技术、毫米波与太赫兹、数字低空、车联网等多个当前最受关注的前沿方向,系统梳理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力求在全球标准化进程进入关键阶段之际,为产业界提供系统性的思考框架与技术路径参考。
南京加速 迈向6G之城
大会最新数据透露,截至今年年初,中国在6G相关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冠绝全球,占比超过48%。这一领跑地位,源自中国在2018年的前瞻布局。也正是在这一年,紫金山实验室在南京成立,并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在6G领域创造了十一项“世界第一”,带领南京成为我国6G技术的重要策源地。
作为连续多年举办全球6G技术大会的城市,南京在6G技术发展领域始终走在前列。近年来,南京市大力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开展6G技术研发工作,为6G技术创新营造了优良的科研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托此次大会搭建的广泛交流合作平台,紫金山实验室与通号低空、银河航天签约,共同推动6G在应急通信、低空经济等前瞻领域的应用探索。
“国家已将6G纳入未来产业布局,紫金山实验室作为重要支撑单位,正全力以赴打造平台支撑。”尤肖虎介绍,围绕着6G的六大应用场景,紫金山实验室在无线传输系统架构以及关键核心芯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当前正在推动这些成果逐渐和企业进行结合,为我国持续推进6G技术创新,培育发展6G未来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黄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