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时节更"清明"!移风易俗树新风 江苏建成生态墓园576处
江苏广播 2021年04月04日

  又是一年清明时,记者走访省内多地发现,曾经非常"小众"的绿色生态殡葬接受度逐年提升,为国家省地、为家庭省钱、让亲情延续的绿色殡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在扬州墓园,一场生命告别仪式在悠扬的小提琴演奏中进行。33个家庭将亲人的骨灰葬于樱花树下,让生命重归自然。生态葬区开阔明朗,看不到一块墓碑,繁花处处,亭台楼阁,一片安宁祥和。彻底的生态葬不留名不留碑,后人如何祭扫?扬州墓园主任张峰 告诉记者:“通过在全国首创AR墓碑,解决祭扫难、定位难,家属在大屏幕和手机上都能找到亲人生态葬的位置,同时显示墓碑、照片、逝者生前事迹等信息,从而实现虚拟祭扫,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花坛葬、草坪葬、树葬……现如今,生态葬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在无锡市锡山区长青园墓园,记者看到,这里每个墓穴占地面积0.4平方,与绿色植被融为一体,形成了园林式墓地。

  建于2002年的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西漳安息堂是当地最早建立的一批公益性安息堂。2014年,已基本做到骨灰全部免费入安息堂。无锡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恒告诉记者:“无锡市对新建、改扩建并通过达标验收的公益性骨灰堂,市级财政给予每个公益性骨灰堂80万元资金补助,并以此带动有条件街道、村的建设。由此在全市形成了由市殡仪馆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县、乡镇(街道)、村公益性骨灰堂四级、城乡全覆盖的立体式骨灰安葬公共服务网络。”

  据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何正标介绍,2017年江苏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殡葬改革试点单位,节地生态葬得到有力推进,目前全省建成生态墓园576处。13个设区市、所有县(市、区)均出台节地生态葬激励政策,标准在500元-5000元不等,有力推动了节地生态安葬。

  去年9月底,江苏省实现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全覆盖,并已经全面落实遗体接运、暂存、火化、消毒、骨灰存放等内容的惠民殡葬政策。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江苏全省还将实现县(市、区)公益性安放(葬)设施全覆盖。

  土地复垦 留下绿水青山

  江苏全省共有152个经营性公墓。青山白化,资源告急。节地需求,对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江苏来说,始终迫切。

  春日里的丹阳乡村,桃红柳绿,清风拂面。丹阳市民政局局长姜琪透露,两年前当地村口路边到处可见硬质化豪华墓,有的占地多达150平方米。当地人说,“三陵河有多长,沿河‘站岗’的墓就排多长。”美丽乡村的风景被破坏,大量耕地被占用,成为棘手难题。2019年12月,丹阳市全面打响散埋乱葬专项整治战。镇、村党员干部光座谈会就开了120场,群众代表提出170多条合理化建议,特别提出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杜绝“不厚葬就不孝顺”的陋习,刹住攀比之风,大大提升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群众支持率。

  丹阳市云阳街道大钱村,4000多居民住进两层小楼。村党委书记王夕坤带着记者来到村后头一片茂盛的油菜花地,这里曾经就是村民的墓园。整治战打响后,这个村仅用半个月就复垦土地108亩。村民自愿把墓地迁到免费公益性生态墓园,每穴村里还补贴300元。

  先疏后堵,成效明显。如今,丹阳累计整治散坟32万座,改造升级78个镇、村公益性骨灰堂,复垦土地2734亩。全省整治超标墓的行动成果十分可观,复垦土地达11407亩。正如选择生态葬的先行者们所说,“绿色殡葬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