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费维权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省工商局消费维权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一是推动我省消保条例的出台。根据省法制办和省人大的立法年度计划,我省消保条例已经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去年,省工商局已向省法制办提交了条例草稿,省法制办正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欢迎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
二是推动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这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发展迅速,涉及服务业消费投诉也日渐增加。2015年,全省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涉及服务消费投诉56,721件,占总投诉量的47.01%。今年,我们将继续组织部分与消费相关的行业组织、商会组织,共同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推动服务行业自我完善,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经营者信用管理。按照宽进严管的要求,对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中发现的经营者预付款消费逃逸、未履行消费纠纷调解协议和未履行三包义务三种情况的严重失信情况,要进入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也就是黑名单系统。通过信用约束,督促经营者依法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义务。
四是理顺行政机关内部工作关系。去年,县(市、区)级工商、质监、食药监管部门完成了“三合一”机构改革,工商部门由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我们的商品质量监管、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工作进行了重新整合,工作磨合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工商机关针对“三合一”情况,开发了覆盖三项业务的“三合一”软件系统,规范和完善内部流程。四月份以后,将在沛县、吴江、靖江三个县(市、区)进行试运行,然后向全省推广。
2、我省结合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便民举措有哪些?
一是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从2014年3月1日起,我省已经全面实行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首期出资比例、货币出资比例等不合理限制。
二是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2015年9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指导意见》,推出住所申报制试点、规范利用住宅作为经营性住所登记条件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释放住所资源。
三是开展“先照后证”改革。2014年7月份以来,省政府分两批印发了《江苏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目录》和《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第二批)》。目前,我省实际执行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有53项,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170项,进一步简化企业的办事流程。
对于推广“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有什么样的举措呢?
这项改革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经过了“一照三号”和“一照一码”两个阶段。“一照三号”,就是说,申请人只要在各级政务中心的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提交一份材料就可以申领加载有工商注册号、税务登记证号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的营业执照,省去了过去分别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的繁琐流程。2015年,国家层面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方案出台后,我省及时将“一照三号”改革调整深化为“一照一码”改革,就是将工商、质监、税务的相关信息整合在加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上,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
另外,还有积极试点全程电子化登记。作为国家确定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大力推进以电子营业执照和EID银行卡身份识别为依托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等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展到南京、苏州、镇江、泰州、扬州、宿迁等市,涵盖了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公司等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累计发出电子营业执照7万余份。
3、网络消费发生纠纷如何处理?
现在网络购物正在成为众的生活习惯。网络消费投诉也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12315系统共受理涉及网络购物投诉16429件,占总投诉量的13.61%,较2014年增长5.58%。遇到网络消费纠纷怎么办?知道销售经营者信息的,可以向销售经营者所在地工商机关或其他管辖机关、消费者协会投诉。不知道销售经营者地址的,可以向交易平台提供者所在地工商机关投诉。目前,全国有三大网络交易平台:一是淘宝,归浙江省杭州市工商机关管辖;二是京东,归北京市工商机关管辖;三是苏宁,归南京市工商机关管辖。大家有投诉可以拨打当地12315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