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口夺粮”防病害 江苏积极开展秋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
2024年08月19日
眼下,全省水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此时正是水稻增产保产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时期。为了做好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各地农技专家下田指导,通过人防+技防等多种方式,全面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在江苏盱眙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鲜嫩的稻穗已经从稻叶鞘中冒出头来,长势喜人。水稻破口抽穗,“窗口期”时间很短,防病治虫不能耽误。这两天,农技人员综合调度运用农情监测平台的预警数据,同时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仔细查看稻田墒情、长势以及病虫害等情况,现场“把脉问诊”,及时指导农户进行水稻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淮安市盱眙马坝齐农谷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徐志洲告诉记者,“我目前种植的水稻1200亩,在农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用无人机飞防,无人机每天大约作业面积在600亩左右,等到飞防结束以后5至7天再继续飞防一次。”
 
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农村工作局农技人员王仁军表示,“主要是采取人防加技防的模式,定期安排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户做好破口抽穗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利用田间的农情监测平台,运用物联网的技术,及时对水稻长势、病虫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向农户推送农情信息,确保不误农时 保证秋粮稳产增收。”
 
科学监测的同时,不少地方还通过生物除虫的方式夯实水稻品质基础。在泰州高港、兴化等地,当地种植大户这两年大面积推广了生物防控、物理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不仅通过稻鸭共作,为水稻治虫、增肥、除草,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而且还通过加设害虫诱捕器,在食诱剂中增加性信息素,干扰虫子交配产卵,减少虫子危害。
泰州市高港区永安洲镇兴隆社区农业主任徐德君表示,“通过病虫监测设备,诱杀设备和生物农药的使用进行绿色防控,化学药剂使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30%以上。”兴化大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负责人 倪伟告诉记者,“鸭的粪便是天然的有机肥,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每亩稻田16至18只成鸭可以对水稻虫害起到有效的遏制效果,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平均每亩能节约成本40元左右;所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大米比普通大米单价能提升3-4倍。”
 
秋粮占我省全年粮食产量的六成以上,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关键在秋粮。受气候异常、南方虫源基数高等影响,预计全省水稻“两迁”害虫中等至偏重发生。对此,省农业农村厅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抓田管抗灾害夺秋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要求各地加强病虫监测预警,促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有机融合,做好秋粮病虫害防控,实现“虫口夺粮”;此外,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制定田管技术意见,把握关键时期,开展看苗诊断,结合品种特性,针对性落实肥水管理措施,推进秋粮单产提升。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