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点亮“六一”,传统文化“大餐”走进校园
2024年05月31日

    “同学们看好,我们先将丝线的一头缠绕在粽子的顶端,接着顺着这个方向一圈一圈……”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雨花台区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挑选了13个非遗及文化民俗项目,带进春江小学,为孩子们送去了一场“非遗”文化大餐,为孩子们节日增添中华文化色彩。

    走进春江小学,每个教室里的孩子和非遗实践老师们都在忙碌着,糖画、泥人、布艺香包、木雕、剪纸、绒脸谱、绒花、绳结、花灯....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让同学们眼前一亮。

 

    董沐晴同学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编织的端午粽七彩线结,据了解,这项技艺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是2023年公布的第二批雨花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用五色线缠在粽子外面,代表‘金木水火土’,还把五谷杂粮裹在里面代表健康幸福,我很喜欢它。非遗文化展现了我们的祖先很有一双发现智慧、发现美的眼睛!”董沐晴说。

    流传于江苏省徐州市的香囊制作技艺别具特色,为世所称。2008年,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在制作香囊的课堂上,徐婉彤同学也在非遗实践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将充满中药味儿的香囊仔细缝合:“我做的这个是香囊,它里面包着中草药,它寓意着幸福。我很喜欢非遗课程,它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更加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

     “将非遗文化带进春江小学,不仅为孩子们的节日增添了欢乐,更是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春江小学副校长、非遗课程负责人尹海林一边为记者展示了同学们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一边说。

    据了解,自2022年起,雨花台区就启动了《“雨花非遗·创艺无限”雨花非遗推广三年行动项目》。通过非遗进学校、非遗进社区、非遗进企业等百余场活动的开展,打造了一批深受孩子们喜爱,参与度强、互动性高的非遗课程。“未来我们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还将陆续寻找更多好的非遗课程,进一步激发孩子们传承、保护、发扬非遗文化的热情”雨花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张君仪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