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联合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省国防体育运动推广委员会共同发起的——我助妇儿康·儿童健康成长计划“种子”系列项目在南京启动。项目预计每年投入公益资金500万元,聚焦科学、体育、文艺、公益四个方向,围绕科学普及、国防体育、非遗文化、公益慈善等多个主题,引导少年儿童探索科学世界,强健精神体魄,开拓文化视野,培植公益情怀,让梦想和爱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贡献公益慈善力量。
江苏省妇儿基金会理事长赵鹏,江苏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康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春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金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邵学文,江苏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周玲美,省妇儿基金会副理事长顾汉萍、唐卫民、顾敏、宋晓辉、张惠春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现场。项目合作单位代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李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健、副秘书长周泽波,江苏省国防体育运动推广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素芹,以及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朝天宫民族小学师生代表、媒体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中,赵鹏、康莉、徐春生、邵学文、周玲美共同启动我助妇儿康·儿童健康成长计划“种子”系列项目。
我助妇儿康·儿童健康成长计划“种子”系列项目包含“科学种子”“体育种子”“文艺种子”与“公益种子”四个项目。“科学种子”项目每年计划投入公益资金55万元,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开展对青少年的科学技术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丰富、更精彩、更新颖的科普服务,激发他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体育种子”项目每年计划投入公益资金300万元,推动少年儿童了解国防知识,增强身体素质,感受体育魅力。倡导妇女儿童参与体育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文艺种子”项目每年计划投入公益资金50万元,通过常态化开展少年儿童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少年儿童的综合文化素养;“公益种子”项目每年计划投入公益资金50万元,通过创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美德教育体系,面向少年儿童倡导向善向上公益慈善理念,培养少年儿童社会责任感。
与会领导向为现场学生代表发放“康康爱心储蓄罐”并致以节日的问候。顾敏作我助妇儿康·儿童健康成长计划“种子”系列项目发布,并代表省妇儿基金会与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江苏省国防体育运动推广委员会三家合作单位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李莹表示,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将在省科协的指导下,通过3年时间,面向全省少年儿童组织实施“科学种子”项目,不断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她呼吁社会各界能携手共进,同心同行,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让科技教育助力每一位青少年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王健表示,“文艺种子”项目的组织实施,会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在非遗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增进对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省非遗保护协会将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与省妇儿基金会紧密配合,共同 把“文艺种子”项目打造成推动传承和弘扬我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联合体、新时代儿童健康成长的“江苏样板”,为江苏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储备后备力量、注入新鲜血液和无限活力,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王素芹表示,“体育种子”项目将国防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国防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国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的信念,十分有意义。作为项目合作方,江苏省国防体育运动推广委员会今年预计在全省100所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体育种子”活动,未来五年将在全省不低于500所学校开展活动。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学生代表韦雨辰发表公益倡议,他从积极参与、奉献爱心、传递精神三个方面倡议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到“种子”系列项目,让爱的种子落地生根,让慈善之花在心中绽放。
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带来舞蹈节目《民族欢舞》,把活动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