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镇江作家创作的《最后一公里的守望》《我们的爸妈》作品研讨会在南京举办,来自省内的文学大咖们智慧碰撞,对作品进行深层次解读剖析。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一一七里甸纪事》一书由镇江作者董晨鹏创作,他以中国最为普通的一个社区——镇江七里甸社区为叙述主体,塑造了一群有爱有义的社区工作者,生动真切地描摹出繁杂琐碎又具体实在的社区工作的点点滴滴,讲述了新时代下的社区新貌,以及精细化、网格化管理中的秩序美和冷暖人情。
《我们的爸妈》一书由镇江作者陆渭南、尤恒、滕建锋、马彦如、王桂宏、华晔、柳筱苹七位作者集体创作。作品通过9个独立成篇的故事,展现“爸妈”晚年生活的多种现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社会现实问题。
“我这篇作品以流浪狗开头,其实是个隐喻,它代表着一种忠诚,通过这狗的一生,从侧面串联起整个社区的风土人情,包括社区工作者的日常点滴。”《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作者董晨鹏介绍,该书讲述的是镇江润州七里甸社区社工们的日常工作,还有社区里百姓的酸甜苦辣,想通过这本书反映新时代中国现代社区治理的一个现状。
“中国现在的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们很关注老年人群体,我们采取纪实文学的方式,呼吁社会各界对老龄社会的关注。”《我们的爸妈》编著之一的尤恒表示,纪实文学更接近生活,用直白的语言把故事记录下来,对于读者来讲更容易形成共鸣。
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与会的专家学者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这两篇作品主题创新,一个是写老年的,一个是写社区的,是目前的文坛上少见的主题和题材,但这两个题材都非常重要。”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表示,老龄问题和社区问题贴近生活,看似平常,但是表达的是宏大主题,是党中央所提出的社会建设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我想这两部作品都是坚持人民主题性的,把人民当作主题,当作主要的关注对象,都体现了我们对家园的关注,就是一个家园意识。”镇江市评论家协会主席张坚强表示,两本书体现了镇江文学工作者的创作实力,其中《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一一七里甸纪事》一书对人民主体性、平民形象的构建,特别是对社区意识形态的构建,是有非常深入的讲述的,审美品格也非常高。
江苏广电总台镇江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