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南京“城市中心”的建邺高新区,阿里、小米、华为等头部企业纷纷落户;网易严选、360等数字经济行业龙头纷至沓来;一批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在这里集聚……一连串数据有力佐证其为经济密度处居高位的区域之一:这片面积仅8.32平方公里的园区,密集引育了总部企业超50家、一批全国互联网头部企业、超8万名高端人才,形成信息软件、智慧物流、数字文娱等多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日前记者走进建邺高新区,探析蕴含在高经济密度中的发展密码。
政策精准滴灌、专班跟踪推进,招引总部企业深化强链补链
近年来总部企业受到多地竞相争夺,这与其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能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无关系,但与此同时一些共性问题逐渐暴露,比如前期靠拼优惠政策、降门槛的盲目招引,企业加速落地导致“含金量”下降等。
立足金融、数字经济两大地标产业,南京建邺区统筹布局综合型、区域型、功能型总部集聚,紧盯总部企业核心诉求打磨优势服务。目前,建邺高新区已打造了以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区域总部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以中央商务区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为主体的现代金融产业集聚区等。
建邺高新区不仅明确重点引育对产业强链补链有较大影响力且带动性强的高端总部资源,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龙头型总部企业提供系列个性化“政策包”,没有大水漫灌式宣讲,实现政策精准滴灌、快速直达。
以小米科技华东总部为例,建邺高新区专班跟进,研究定制了覆盖开办补贴、税收奖励、小米生态链政策等在内的一揽子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扶持政策,在政策激励支持下,目前该项目已集聚小米科技旗下企业6家、生态链企业10家,开设小米之家专卖店6家,形成新的产业链集聚地。
总部企业链接产业链上下游高端资源,发挥着构建优质产业生态的头雁作用。企业引进仅仅是第一步,建邺高新区管委会招商服务部部长戚明介绍,助力做好引进后文章,围绕华为系、阿里系、小米系、央企系“四大系”生态链,建立专班制度围绕龙头企业“再招引”,激活数字经济“整盘棋”。
发布应用场景、专业配套服务,助力数字城市“合伙人”拓市场
企业引进来,如何落得下、发展好?因把握不准企业发展新需求,导致企业落地后运营“心难安”、存在后顾之忧,也是制约总部经济发展的一大掣肘。通过观察发现,拼政策、拼资源招商的时代已经过去,想招好商、招大商,需要比环境、比服务、比专业。
总部位于深圳的网络安全龙头企业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金洽会上首次结缘,到项目签约落地建邺高新区,总共不到2个月。“政府的专业素养真的很打动我们。”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副总裁许珊珊坦言,对数字经济企业而言,最需要的不是房租减免、税收减免,更需要的是开放的应用场景支持、适宜企业的发展生态。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建邺高新区后,通过政企合作打造数字经济护航平台,以向企业发放数字化消费补贴券等方式快速打开市场局面,已累计服务区域企业30余家、合同额逾千万,间接带动数字经济产值增加值近亿元。
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一切经营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扎根后对其最好的帮助就是拓市场,把总部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成数字城市建设“合伙人”。建邺高新区根据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应用市场支撑的特征,推动开放数字金融、智慧城市、社会治理、能源储运等重点市场,通过系统挖掘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以更加便捷的服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快速扎根。在建邺,2022年全区面向社会发布89个应用场景,开放合作需求248个,投入超11亿元给予支持。
优化园区配套服务、织密陪跑式服务网格 实现“到此莫愁”
营商环境“根深”,总部经济发展才能“叶茂”。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企业生态圈,园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自然也就跟上了。为更加便捷、精准地服务企业,建邺高新区园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围绕“用客户思维跟踪服务企业生命周期发展”深化改革,倒逼部门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持续擦亮“到此莫愁”的“小莫”名片,2024年最新赋予“小莫”十大职能:入驻莫愁、交流莫愁、带娃莫愁、休闲莫愁、关怀莫愁、引才莫愁、交友莫愁、健康莫愁、居住莫愁、出行莫愁。
研发总部园托育园、“四点半课堂”、“西城·夜未央”24小时活力街区,正是建邺高新区为企业配套的服务项目之一,打造青年人才关注的宜居宜业环境。工作日“带娃难”是当代青年人一大压力,为此建邺高新区与南京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合作,打造了南京首家面向产业园区的公建公办0-3岁托育园,让企业职工能够“楼上上班、楼下带娃”,同时,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合作,推出“四点半课堂”暑期托管班,帮助青年员工解决小学阶段儿童放学早、暑假无人管问题。另一方面,打造顶流商圈,推出“西城·夜未央”24小时新消费标杆地,通过举办下班节、夜宵节、音乐节等创意活动形成独特调性,跃升为网红打卡地,成为建邺高新区一张活力新名片。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刘雨薇 通讯员/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