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不断落地,江苏各地纷纷开展精品特色课堂
2021年11月30日

    秋季开学以来,"双减"政策在江苏落地。各地学校在推进"双减"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开办精品课堂,给孩子们补充更多的课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徐州市教育局打造"制造强国--徐工青少年成长联盟"公益项目,以"成长乐园、成长课堂、成长梦想"三个品牌活动陆续走进8所中小学,让青少年近距离与工程机械互动,拉近与工程机械的距离,通过一校一讲师、一校一主题让青少年近距离、多角度,感受智造之美、领略匠造之魂。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品牌与文化发展部部长张丽娜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分成"成长乐园"、"成长课堂"和"成长梦想"这三个环节,大国工匠走进校园也是"成长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孩子们喜欢,我们也会把大国重器的魅力,和我们徐工的创新实力带给更多的学校和孩子们,把制造强国的梦想和实业报国的理想信念,扎根到他的心里。”

    在"双减"政策下,“大国重器”融入新元的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意义深远的一节"智造第一课",我们的大国工匠创造了属于时代的伟大,让孩子们开拓了视野,激发了潜能,学习到了大国工匠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徐州市新元中学副校长杨海龙介绍:“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在孩子们的心里面种下了工匠精神,培养孩子们工匠意识,让孩子们增长知识面,同时养成一种良好的品质,把一件事情认真地去做,做到极致。希望通过孩子们这一次的学习,能够把这种美好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成长和学习上来。”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小学作为南京市偏远的乡村小学,则实行一系列创新举措,切实打造“轻负高质”的精品课堂,为“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保驾护航。

    上午九点四十分,浦口区桥林小学二年级(3)班的语文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只见每个学生都拿着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语文老师喻老师先让学生们选出最喜欢的手工作品,让制作者用口头语言分享制作步骤和制作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儿,再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作品,最后推选出小组最优作品,参加班级评比。整个教学过程,喻老师说的话很少,且多为引导性话语。她鼓励学生多说,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沉浸其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更喜欢现在这样的课堂,因为我们有丰富的学习形式,比如老师叫我们制作手工,然后让每人上台讲一讲每人制作手工的过程,这样我们的写画变得更有趣了。还因为我们有更多的阅读时间了,老师会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让我们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增长了许多知识,还增长了见识。”桥林小学学生吴依然说道。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助力“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双减”背景下,桥林小学全体教师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提高课堂实效放在首要位置。

    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双周步步高课堂”也是桥林小学打造精品课堂的一大创新举措。新进教师每两周一次要主动预约各科负责人,开展“磨课进课堂”的活动,语、数、英三门学科均由校级领导及中层骨干亲自进行磨课。

    “减负提质”、变革传统课堂的背后,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默默地成为“双减”政策的“兜底者”。桥林小学从实际出发,第一时间出台了教师弹性下班制度,对于参加延时服务的教师学校每天都会安排专人送上爱心下午茶,给予教师力所能及的人文关怀。“对于双减,我们学校也在做一些有利于我们老师的举措,例如我们学校实行了弹性下班的制度,就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学校还每天为我们参加延时服务的老师,准备了一杯爱心酸奶,让我们在晚上回家的时候也倍感温暖。”桥林小学教师喻存霞说。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 徐仁飞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晓东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