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苏大剧院戏剧厅的大幕拉开,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九·一八”烽烟骤起,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风声鹤唳,故宫文物何去何从?在故宫人的倡导和组织下,一万三千余箱国宝级文物,从北京到南京,从故宫到朝天宫的故事徐徐展开。
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南京城、风云涌动的明伦堂、暗淡的朝天宫地下库房,觊觎中华文物的侵略者,手无寸铁的文物守护人……话剧《朝天宫下》截取故宫文物南迁往事中的重要一环: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城,南京沦陷,存放在南京朝天宫库房的部分故宫文物危在旦夕。紧急关头,祝同礼为首的故宫人不惜以生命守护文明之火。
舞台上,翠玉白菜、东坡肉石、西周颂壶、宋代黑釉盏,无数文物映射古今,串联起中华文脉。祝同礼、孙大爷、周若男,一个个中华儿女不懈抗争,赓续民族血脉。《朝天宫下》这些鲜活的人物、这些守护者,不分职业、身份,他们的抗争与智慧、他们的本能与坚守,诠释了何谓民族大义。
值得关注的是,在《朝天宫下》的叙事中,祝同礼以及无数文人志士的气节撑起了话剧主题。这位文物仓库主任外表文弱,内心强大,面对侵略者的无稽之谈,他引经据典,拆穿谎言,一副文人风骨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众多文物能够在那次浩劫中完好保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体现了中国文物人对文物的热爱。”祝同礼扮演者郝光感慨,每一次演出都有新的体会,一直在不断地打磨这个角色,多听观众的意见,这是每个演员的终身追求。
演出最后,“文化之根永在,中国必将复兴”的台词铿锵有力,全场回响。舞台下,观众们报以掌声,热泪盈眶。不仅如此,剧中的朝天宫布景、考究还原的历史文物、南京方言的运用,也让很多观众感到亲切和熟悉。
据了解,话剧《朝天宫下》2020年7月首演,目前已在南京、上海、南通多地上演,荣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大奖。而今年复排《朝天宫下》,江苏大剧院集结了原班主创主演,还携手南京市话剧团共同打磨这部发生在南京地域的题材话剧。既有郝光、肖明、马小宁等老戏骨加持,也有孙岚、王鹏宇、赵飞、李南依、王军、夏靖烽、张秋月等一批实力派中青年演员参演。
“话剧《朝天宫下》复排,包括舞美、整体节奏、演员的定位等都进行了调整,整部话剧的观赏性更强,节奏更紧凑,人物更鲜明。”导演蔡向亮说,文物南迁这段历史故事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每当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坐在剧场内,就感到无比开心和欣慰。希望更多人能够铭记这段历史,记住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为了中华文脉的绵延不畏牺牲,无私奉献。
“今年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故宫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话剧《朝天宫下》以章剑华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为蓝本创作,章剑华同时担纲编剧、艺术总监。他说,血脉与文脉相连,文脉与国脉相接。这是一部抗战剧,更是一部文化剧。国宝故事可歌可泣,中华文化日月光华。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孙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