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30天
紧张?焦虑?
别怕!相信十年寒窗磨出的利剑,
终会在“六月沙场”绽放锋芒。
向着高考,向着未来,勇敢飞翔。
这一程,你不是孤军奋战。
如何舒缓心理压力?请收下这份锦囊!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正高级心理教师杨静平说,在面对重要考试时,许多学生都会经历压力和紧张感,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适当运动释放压力,寻求心理支持等方法。“因为太重视,难免会产生一些压力、焦虑、紧张等。有些家长和孩子也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包括睡不着了,吃不下饭了,做什么事情没有办法静下心来,比较焦躁,特别没有耐心,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如果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不如以往,学习质量不如以往,那就要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怎么了?”杨静平说。
杨静平分享了几个技巧,首先就是学会“深呼吸”。她说:“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当你感觉很焦躁,完全静不下心来去做家务或者学习的时候,实际上你的肾上腺素在快速飙升。连着做三个缓慢的深呼吸,你的肾上腺素很快就回落下来,这个时候你的身体处在一个平和的状态,你的五官就打开了。当你焦虑时,肾上腺素飙升,导致你越想学越想看,越看不清、看不见、看不全。在这一点上,这是亲子共同要做的事。”
其次,“允许自己失败”,杨静平说,这点非常重要。“曾有孩子跟我说,‘老师我平常挺好,但是一到大考,我就滑铁卢。’实际上这个孩子就是有一个心结没有解开,就是‘我只能成功,我只能进步’。生活的真相、学习的真相、考试的真相,是你一定会有一些题目是不会做,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如果你理解了,放下了,你就可以继续往下走。允许自己不会,心里就会很放松。”
第三,考生家长要学会情绪控制。
这段时间,不少家长比孩子还紧张、焦虑,杨静平说,当家长唠叨的时候,其实他在释放焦虑,“你的焦虑就会让孩子更加焦虑。家长其实应该是跟自己的亲友说说,再不行,你打96111(陶老师热线)去倾诉一下,获得一个平稳平静的状态。”
同时,杨静平建议家长每次想唠叨或者焦虑的时候,可以试着对自己说“我的孩子是好的,我的孩子是很好的。我的孩子在现有条件下他已足够好,我的孩子还会越来越好”。去祝福你的孩子,你的孩子能量就很稳定,而不是说你总是担心他考不好,担心他没学上,这都是负能量,他能感知到的。鼓励他,欣赏他,未来也会充满着惊喜,这是需要所有人合作努力去创建的。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