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指导下,江苏省税务局联合省发改、商务等部门,以及南京市税务局、鼓楼区税务局共同举办服务“走出去”企业高质量发展宣讲会,通过政策宣讲、案例解析、互动体验等形式,进一步强化跨境税收法治宣传,营造公平税收环境。5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据了解,2024年江苏共有2448户境内投资者,在118个国家(地区)投资境外企业3915个,实际直接投资金额超2000亿元。为更好服务江苏企业“走出去”,江苏省税务局国际税收处处长朱海现场发布税收服务“走出去”企业5方面20条举措。新发布举措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助力合规经营,倡导合作遵从。江苏税务部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江苏税收实践,自2014年以来持续发布国际税收遵从规划,主动公开税务机关的管理理念和服务举措,及时提示企业在跨境经营中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为“走出去”企业合规经营、自我遵从提供方向和指引。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开展集约化服务。江苏税务部门与投资国商会、企业家联谊会以及产业园区的营运方签订合作备忘录,提供集约化跨境税费服务,在重点境外园区设立跨境税费政策服务站,集中收集“走出去”企业的涉税诉求,统一推送税收辅导和服务举措,既提高了税务部门跨境税费服务效率,也增强了解决企业涉税难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针对复杂事项,提供确定性服务。“走出去”企业在跨境经营的过程中,遇到税收政策适用性问题,特别是一些涉及集团性的重大、复杂跨境涉税业务,江苏税务部门将及时回应企业需求,提供税收确定性服务,助力企业科学决策、稳健发展。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甄灿灿表示,本次发布的二十条举措都是"真金白银"的干货,非常贴近“走出去”企业需求,有助于切实提升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水平,真正帮助企业“走得出、走得稳、走得好”。
在畅通服务渠道上,江苏将持续落实《江苏税务2024-2025年国际税收遵从规划》,及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东道国税收政策解读、税收风险提示;落实“税企面对面”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搭建省、市级国际税收部门与企业高层直接对话平台;用好12366跨境税收服务专线,建立服务专员联络制度,畅通税企沟通和诉求解决渠道。
在创新服务方式上,将在省级重点境外园区设立跨境税费政策服务站,分国别、分行业定期开展跨境税企沙龙、重点跨境企业座谈会、惠企政策宣讲会等活动,广泛建立跨境税企“朋友圈”;充分发挥OECD-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多边税务中心、扬州税务学院所在地的区位优势,组织开展“走出去”企业与东道国税务官员面对面交流等活动。
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将针对“走出去”企业特定重大复杂跨境涉税事项,主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税收确定性服务;继续加大预约定价安排谈签力度,帮助企业降低遵从成本和税收风险;推广应用《国际税收协同管理服务协议》,为企业提供标准统一、待遇一致的国际税收管理服务;探索建立“税务+海关”转让定价协同管理机制,化解政策适用中的冲突和重复征税等问题。
在增强服务精度上,将针对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建立企业“全景式”成长档案;针对境外涉税争议、特别纳税调整调查等情况,“全过程”支持跨境争议化解;针对“走出去”国别差异,“全方位”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解决方案;针对跨税种重大复杂疑难问题,组建省、市两级政策服务团队及时提供意见建议。
在打造服务产品上,将多渠道发布涉税新政解读,精准推送总局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走出去”税收指引、海外税收案例库和跨境投资者常见问题解答等知识产品;加强与省发改、商务等部门合作,实现“一带一路”税收综合服务平台与江苏一带一路网、江苏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的政务互通;共享“走出去”企业在税务合规遵从过程中的可借鉴经验和做法,促进纳税人主动遵从、合规经营。
宣讲会上,省发改、商务以及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为“走出去”企业进行政策宣讲;省税务局、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与签约企业代表就构建跨境税收共治新生态进行讨论;无锡、徐州、苏州税务部门与柬埔寨红豆、巴西徐工、埃塞俄比亚永元共同签订《税收服务合作备忘录》。会场还通过视频形式探访了中阿(联酋)产业园的合规管理实践、巴西徐工的机械制造场景、埃塞俄比亚永元的工业化进程以及柬埔寨红豆纺织产业链的税收服务成果,生动呈现了江苏企业在海外的实际运营场景。
“我们将锚定一流服务品质,继续提升跨境税费服务水平,坚决为‘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全面助力企业行稳致远,让‘税路通·苏服达’品牌成为助力江苏企业‘走出去’的‘硬核装备’。”江苏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审计师李鹏说。
税务总局国际司副司长周怀世表示,江苏是经济强省、外向型大省,江苏税务部门要紧扣跨境纳税人缴费人行业特点、国别特征,聚焦跨境投资者差异化涉税需求,依托“税路通·苏服达”品牌,研究提出更加务实的举措,创新开发特色产品,为江苏“走出去”企业和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