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省政府关于2024年度全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记者了解到,江苏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级。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评价江苏工作力度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环境质量全面向好,多项指标创历史新优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突破性改善,PM2.5平均浓度降至32.3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以省为单位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82.5%,同比增加4.6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方面,210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93.3%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治理成效显著。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七年保持Ⅱ类,太湖湖体平均水质达到Ⅲ类,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首次达到“优秀”等级,成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大湖泊中首个全年“良好”湖泊,连续第17年实现安全度夏。大运河江苏段水质连续三年全线Ⅲ类,洪泽湖、骆马湖等重要湖泊生态持续修复。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84.4%。
土壤环境、声环境质量均保持稳定向好,全省生态质量连续四年被评为“二类”,保持“基本稳定”。
非化石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煤电,新能源发展进入关键节点
省委、省政府将生态保护作为全局工作重点,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高位统筹推进各项任务。面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省以“站位高、动作快、力度大、作风实”的态势,全力配合整改,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820余件,整改成效获督察组充分肯定。
在绿色发展转型上,江苏重点打造“51010”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650”产业体系、“10+X”未来产业体系,设立500亿元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8%、50.5%。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非化石能源累计装机达9054万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量。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50.8%,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3.6%。
污染防治精准发力,环境安全底线筑牢
全省实施8900余项治气工程,基本完成钢铁、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国三柴油货车5.1万辆;水污染治理方面,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2255万立方米/日、污水管网约8万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1%;土壤修复扎实推进,完成1757个高风险遗留地块“两断三清”和土壤污染调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
生态环境安全领域,江苏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督,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内问题整改,生物多样性物种数更新至8842种,同比增加1939种,连续五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改革深化激发动能,治理体系持续优化
记者了解到,江苏加快建设生态环境高水平标准体系,地方标准数量全国领先。出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等政策,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改革,推动排污权跨省交易试点。对生态环境监测社会服务机构实施环保信用监管,完善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监管制度,非现场执法次数占比达36%。推进落实生态环境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年服务保障建设项目环评11074个,持续深化“环保贷 ”“环保担 ”等绿色金融政策,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8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表示,新的一年,要持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巩固长江、太湖治理成果,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抓好中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通过研究制定全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美丽江苏建设成效考核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等举措,系统谋划污染防治向美丽江苏建设转型,奋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刘正则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