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络成瘾怎么办?江苏警方邀请专家支招丨新华网
江苏广播 2021年10月19日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涉及青少年的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和接报涉及青少年的涉网警情呈增多趋势,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成为很多家长苦恼、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10月15日,江苏省公安厅新闻宣传中心和江苏省公安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组织《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志愿行动——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专题访谈,邀请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全省青少年德育专家张恒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读博士蓝心,就网瘾成因、危害等进行深入剖析,并就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应对指导。

  什么是网瘾?

  蓝心认为,网络使用分为正常使用、过度使用和网络成瘾,“判断一个青少年是否网络成瘾非常简单,就是看这个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是否超过8个小时,是否因为玩手机而不愿意学习。”

  张恒柱结合世界一些著名研究机构有关调查报告和教学实践,发现中学生上网成瘾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交际依赖,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通过微信、QQ等手机聊天工具完成;阅读依赖,这类学生的阅读喜欢在网上进行,阅读内容包括新闻、科普、文学、论坛、贴吧等多方面;娱乐活动依赖,这类学生的娱乐活动“窄化”,多为在手机上玩游戏、看电影等;作业依赖,通过手机上网搜索答案,不愿思考。

  “当孩子日常行为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所主宰并且影响到正常生活,出现交往退缩,对其他事情逐渐失去兴趣,甚至出现荒废学业、厌恶现实等不良行为或心态时,说明孩子有网瘾了,家长要予以及时正确干预。”张恒柱说。

  网瘾的危害和成因有哪些?

  张恒柱认为,网络成瘾最大的危害,是消解了家庭和学校构建的正确理想信念,使孩子失去拼搏、奋斗、向上的原动力。

  蓝心认为,长时间沉迷网络,一方面使青少年对学习和工作产生厌倦,一方面降低了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网络是虚拟空间,容易让孩子陷入幻想,时间久了容易弱化人际交往能力和现实检验能力,面对现实世界无力应对,陷入迷茫和恐惧。此外,还会降低心理韧性,导致抗挫折能力及复原力下降。比如,网络游戏中有很多让人成瘾的设置,让人通过即时满足来获得快乐,但这种状态持续久了,就容易让人无法接受现实中无法即时满足的事情,当困难出现时,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两位专家都认为,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家庭因素。孩子的习惯通常形成于6岁以前,家庭教给孩子什么样的习惯,孩子将来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夫妻关系及家长的示范表率作用等家庭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有时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也容易导致孩子上网寻求减压。

  如何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网瘾?

  张恒柱认为,孩子依赖手机,很大程度上是感情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增加高质量陪伴能缓解孩子的手机成瘾。很多家长一回家就抱着手机不离手,却让孩子远离手机,因此家长自己要做好示范,还要善于制定规则。比如,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家庭成员如何在家里使用网络和手机等,规则的制定不可过于生硬,也不可只针对孩子,同时可用游戏或者公约的方式让孩子乐于接受。再有,就是寻求替代品,当孩子出现网瘾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快乐来减少其对手机的痴迷,有趣的书籍、体育比赛、户外活动等都是代替网游和手机的良好方式。

  蓝心指出,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家庭和学校应给予符合成长规律的支持与教育。父母要清楚,打压和强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要允许孩子使用手机和网络,同时也要温和地执行使用规则。针对有网瘾症状持续1年以上、丧失社会功能的青少年,建议去医院接受治疗,同步辅以心理咨询。

  为帮助青少年积极面对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江苏省公安厅新闻宣传中心和江苏省公安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启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志愿行动”,针对青少年在思想品德、学习教育、权益维护、安全防护、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系列宣传引导和心理疏导服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6月1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志愿行动”推出了首期网络访谈,邀请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唐云龙和江苏警官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马勇,就预防教育焦虑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分享教育经验,受到社会各方点赞、好评。

  据江苏省公安厅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志愿行动”系列访谈预计推出8个专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走进直播间,直面热点,答疑解惑,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来源:新华网)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