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长征的声音:(第二篇 )湘江血战

值此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江苏电台联合长征沿线省级电台,推出系列报道《分享长征的声音——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让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今天播发第篇:《湘江血战》。

   1934年11月,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红军部队离开中央苏区,向西突围。此时,蒋介石已经洞悉了红军西进的意图,他决心利用湖南、广东等地方军阀来与红军缠斗厮杀,既消耗地方军阀的实力,又为他的嫡系中央军部队追上红军赢得了时间,可谓一石二鸟之计。
 旧时湘江
  
    更让他兴奋不已的是,红军如要继续西进,必定要连过潇水、湘江、漓水三道大河,他相信,这三道天堑,将最终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那里将是他最后“剿灭”中央红军的最佳战场。
 
    但各地军阀如何不明白蒋介石的算盘打得什么主意,被唤作“南天王”的广东军阀陈济棠和他的粤军消极怠战,几乎是目送红军通过了前两道封锁线。而在第三道封锁线的“湘军悍将”何健同样作壁上观,红军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可以说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但这也暴露了红军的弱点。
 
 陈济棠
   
国防大学军史专家刘波:“湘江战役失利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搬得东西太多,来个大搬家,拿了那么多的坛坛罐罐。所以这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速度太慢,就贻误了战机,这样就等到国民党,编制好了罗网以后我们再钻,这损失就太大了。“
 
    由于中共中央机关把大量笨重的物资和工厂机器等“坛坛罐罐”都带上了,部队行军长达160里,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彭德怀对把高度机动、善打能藏的红军精兵当做“轿夫”,只能被动挨打的做法非常不满,愤怒地说:“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像个打仗的样子。”
 
    更重要的是,由于博古、李德只顾得消极避战、一味西进,不采纳毛泽东趁国民党军各路立足未稳之际进行反击,改变被动局面的建议,红军迅速落入了蒋介石布下的天罗地网。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从1933年,国民党就向中央根据地发起了‘第五次’围剿,‘第五次’围剿他比较毒辣,它过去是采取长驱直入的办法,容易中红军的埋伏,被一口一口吃掉的,这一次呢采取堡垒政策,每天前进3里到5里,他往往是上午推进,到了下午马上修碉堡。你红军晚上再进攻的话,红军没有重炮,你往往就攻不动了。”
 
    11月12日,蒋介石做出了将红军“歼灭于湘水、漓水以东地区”的部署为鼓励湘军卖命,他还手书一札,空投何键: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望全力督剿。”何键接札,受宠若惊,当即复电:誓将拼死决战,绝不负委员长重托。随后立即赶往衡阳,亲自主持军事会议,确定了湘江决战的部署。于是,在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各路国民党军依令行事,开始向湘桂边界地区疾速开进。
 
 蒋介石与何键
    
    湘江地区,战云密布。西进的红军面临出征后最严酷的考验。
 
    11月27日,红1军团先头部队顺利突过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铺之间的渡河点。28日,红3军团也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以南部分地区。侧翼的红8、9军团业已占据有利地区,殿后的红5军团则扼守要地,迟滞追击之敌。
 
    英勇的红军主力军团,已经搭好了掩护中央纵队通过的安全通道。此时,中央纵队距渡江点仅有80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即可迅速过江。然而,博古、李德等人仍不肯抛弃从苏区带出的笨重家当,在路上足足耗去4天宝贵的时间。此时朝湘江急进的国民党各路大军已迫近江边。为了保证中央纵队的安全,各路红军都陷入了以少打多、以弱对强的被动境地。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苦战五昼夜。 从28日开始,国民党军各路部队倾巢出动,从四面八方扑向红军。湘江两岸霎时间枪炮震天、硝烟弥漫,国共双方几十万部队展开持续四天四夜的惨烈搏杀。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当时这个红军守得阵地,你想临时占领的,你不可能修坚固工事。临时挖一点这么浅浅的一个单人散兵坑就不错了。而且呢,弹药也不足,每个战士出发时候,就20到30发子弹。当时这个红五师的师长李天佑回忆说,部队的伤亡非常大,有的团的领导有时一天就打光了。这时候他非常急,一再向后面讲,你们能不能走得再快一点,你们每走慢一步,我这是用鲜血的代价来掩护你们啊。”
 
 血战湘江影视资料
   
    湘江战役的第五天,也是红军作战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天。晨雾尚未完全消散,枪炮声、喊杀声响彻湘江两岸。在江岸阵地上,各路国民党军犹如输红眼的赌徒,不惜血本,倾全力展开集团冲锋。红军将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共和国”的口号,挥舞着大刀,扑向蜂拥而至的敌群。打下去,冲上来,冲下来,打下去,毫无休止的拉锯,绞成一团的肉搏,硝烟、烈火混合着扬起的黄尘,汇成遮天蔽日的战云,每一寸土地都浸泡在鲜血中。
 
    在湘江渡口,天上敌机怪叫着俯冲轰炸、扫射,地面红军不顾一切地涌上渡口,踏着浮桥跑步过江,丢弃的机器、文件、书籍等等散落岸边,奔腾的江水中漂浮着红军官兵的遗体。湘江变成了一条血水、血江……
 
    最后,中共机关和中央红军大部渡过了湘江。但是,因担负掩护任务而被阻于湘江以东的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大部壮烈牺牲。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经湘江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这是“左”倾冒险主义和逃跑主义造成的严重恶果,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当地,百姓们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吃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可见湘江血战的惨烈。
 
    通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对比,各级指战员逐渐觉悟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路线是正确的,部队中对现行路线的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在湘江战役后达到了顶点。
 
   (内容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广西新闻广播、部分参考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