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清代织锦“衣锦荣归” 两岸共叙锦绣良缘

 

 【出片花】

【口导】欢迎收听《全景中国》节目,本期节目由江苏台为您制作,我是江苏台记者谢晶晶。39号,“瑞庆祯祥——清代织锦珍品特展”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展,来自台北历史博物馆的52件清代织锦珍品与观众见面,展览持续到520号。今天的节目,随我前往江苏苏州,见证一段两岸文博界的锦绣良缘。

 

 

 

【出录音 黄璧珍1

从河南过去到台湾的南迁的这批织锦一共143件,排在第一件的编号为“月字一号”是我们看到的这边“渔樵耕读”锦。画面上非常可爱,渔、樵、耕、读四个部分都有出现,然后这边还有“有凤来仪”……【减弱压混】

 

 

(清)黑缎地渔樵耕读方形锦

 

台北历史博物馆黄璧珍所说的“月字一号”、“渔樵耕读”方形锦,画面呈现了古代农耕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苏州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王晨介绍,这种题材在刺绣、缂丝上比较多见,但在织金锦上很少见到。时光荏苒,曾经带给世间精致与华美的52件清代织锦珍品跨越海峡来到丝绸古都苏州,从事了一辈子织锦研究的王晨有些激动:

 

【出录音 王晨1

在整个清代织锦当中都是属于上乘的,大部分纹饰没有见到过,以往我们出土的、公开出版的书籍上面没有看到过。在技艺的应用上面都有特点,这一批锦都属于宫廷织造。【录音止】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魏保信则表示,随着两岸民间交流日趋频繁,近年来两岸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也渐入佳境。

 

【出录音 魏保信1

在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就跟台北的历史博物馆有过合作,像去年我们也是跟台北这家历史博物馆合作了一个溥心畬的展览。那么今年台北历史博物馆有一批清代织锦是当年抗战胜利以后从河南博物馆辗转运到台湾的,60多年来一直保存在台北的历史博物馆,保存得非常好,大部分还是江南三织造的精品,好多也是大陆观众第一次见到,非常值得欣赏。【录音止】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魏保信向记者介绍文物南迁

 

 

1938年,随着侵华日军的逼近,当时河南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岌岌可危。为使这批国宝不落入日军的手中,文物被辗转南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一部分文物运至台湾被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一部分则回到河南,收藏于河南博物院。这份渊源,也缔结了两个博物馆的姐妹情谊。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丁福利:

 

【出录音 丁福利1

河南博物院和台北历史博物馆是开创者,最早的两岸姊妹馆关系的建立者。这个事情可以追溯到1998年。1998年之前两岸的博物馆之间虽有一些零星的来往,但是还没有建立稳固的这种所谓姊妹馆或者兄弟馆的关系。河南博物院和台北历史博物馆在1998年就签署了一个非常规范的战略合作协议,规定双方今后要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访问等等全方位的业务交流和合作。为什么河南博物院跟台北历史博物馆之间能够在两岸率先建立这么一个关系呢?那是因为这两个博物馆呐可以说在藏品上同根、同宗、同源。【录音止】

 

文物同根、同宗、同源,河南博物院和台北历史博物馆成为了两岸合作办展的先河。丁福利:

 

【出录音 丁福利2

原本是一个墓葬里的文物分到了两岸,分散了60多年的兄弟,它们是渴望团圆的。从学术上讲从文化上讲它们需要一个完整性,需要回归这种圆满。一直到去年的元月份,这个时机终于成熟了。第一次来自台湾收藏的大陆地区的唐三彩回到了大陆,回到了原点,回到了它原本的收藏单位——河南博物院。跟河南博物院我们收藏的同一个墓葬、同一个博物馆当初的文物合璧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台湾收藏的大陆地区的文物首次来大陆地区展出,完成了一次破冰之旅,一个开创之展。【录音止】

 

之后清代织锦的“衣锦荣归”,也是这批珍贵的织物时隔60多年首次回家,来苏州之前先回到娘家河南博物院展出一个半月,衣锦还乡,反响强烈。丁福利:

 

【出录音 丁福利3

特别是在学术界、在文博界,激动万分,百感交集,这一天早该到来啦。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影响全球,在“丝绸之路”、特别是“丝绸”这个关键词成为时代最热的名词的情况下,这批织锦、丝绸当中的极品从台湾又回到了家乡,这是一桩幸事啊,高兴啊。【录音止】

 

 

 

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研究组组长戈思明看来,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库房里沉睡多年的清代织锦,到今天以这样的方式惊艳世人,离不开苏州丝绸博物馆织造专家的帮助。

 

【出录音 戈思明1

沉睡60年,封存在台北的历史博物馆典藏库房里边,冷冰冰的!都没有受到过去研究人员的重视。但是这个时候有这个机会拿出来展,那就必须要做一番研究嘛。对我们来讲是文物的活化再利用,没有比这更好的。所以我早上才会说“请大家要认真地、很尊敬地给我们的王晨王副馆长深深地一鞠躬”,因为她给了我们的承办同仁很多的指导。【录音止】

 

台北历史博物馆黄璧珍难掩激动,反复说着感谢:

 

【出录音 黄璧珍2

这样的研究成果我坦白讲应该是来自苏州丝绸博物馆,不是台北,是苏州丝绸博物馆。我们大概近三年为这批文物来来回回、断断续续地在讨论。魏馆长手下这批杰出的博物馆人,特别是王晨副馆长,她花了很大的工夫。三年前我为了一个研究案来到这边,后来为了展览又特别来了两次,跟王副馆长请教,还有他们这边很多典藏库房的馆员也有协助。【录音止】

 

 

 

锦,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诗经》用“萋兮斐兮”来描述锦的花纹错杂。错杂的花纹用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以多重组织提花织就,2500年来,织造技艺创造着斑斓富丽的极致之美。800多年前随南宋迁都,蜀地织工将织造技艺带到苏州,形成了细薄的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三大名锦。成语活色生香,就来源于宋锦的织造。那么此次展品中的“天华锦”、“织金锦”,又是什么呢?王晨:

 

【出录音 王晨2

王晨:蜀锦当中这样的一种图案风格,我们称为“天华锦”。

记者:那“织金锦”就是加了金线吗?

王晨:加了金线,但是经向不起花,只有纬线起花,并且以金线为主,我们就称为“织金锦”。

记者:我感觉我们宋锦就是素雅版的蜀锦(笑)。

王晨:对啦,你这个总结得非常对!蜀锦是最早的一个锦,后面跟着就是我们宋锦的出现,显然受蜀锦的影响是最大。有些纹饰蜀锦中有,宋锦中也有,只是说两个锦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录音止】

 

 

 

每一种花纹循环出现,工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它的颜色,让美在心意中穿梭。千丝万缕中,缠绕着两岸剪不断的缘。戈思明:

 

【出录音 戈思明2

昨天早上到了虎丘,然后下午到了苏州博物馆,我才知道原来贝聿铭的叔叔就是狮子林的主人。所以贝聿铭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他可以巧妙地把苏州博物馆用旁边的拙政园相互辉映,我是抱着这种心情去看你们的博物馆啊,收获太大了。还有一点,我在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啊,在墙壁上看到有捐赠者的名单。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第一批捐赠者里有一个人跟我同姓,叫戈正宝,同姓嘛,本家嘛,我在那边站了很久。总而言之我在这边的收获是点点滴滴的,非常的宝贵,给我个人带来很大的冲击,美好的回忆。这种两岸之间的交流,绝对不只是办个展览就回去,非常细腻的,文化艺术、学术交流绝对不会中断。【录音止】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魏保信透露,丝绸博物馆也在筹划去台北历史博物馆办一个宋锦的展览。

 

【出录音 魏保信2

国内很多博物馆发展很快,现在全国有4600多家博物馆,大概的数字每年要推出两万个展览,交流非常活跃。我们也有计划去台北的历史博物馆展出我们苏州的宋锦,现在正在筹划当中。【录音止】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丁福利表示,随着两岸文博界交流不断加深,大陆的博物馆藏品曾多次赴台湾展出,但台湾藏品到大陆展出的却不多。

 

【出录音 丁福利4

未来的趋势肯定是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我期待台湾地区收藏的大陆地区的文物更多地到大陆这边来展出,更多的门类、更多的精品回归故里,到老家省亲。【录音止】

 

您刚刚听到的是由江苏台为您制作的《清代织锦“衣锦荣归”  两岸共叙锦绣良缘》,记者晶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