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百年书店的新年坚守

  

【出片花】

【口导】欢迎收听《全景中国》节目,本期节目由江苏台为您制作,我是江苏台记者谢晶晶。在江苏省苏州市历史名街钮家巷,有一家专门出售古书籍的“文学山房旧书店”,距今已有118年的历史。从上世纪30年代起,文学山房就是江南一带出售古籍的名店,吸引不少名人名家来此“淘书”。新春伊始,随我前往江苏苏州,专访文学山房主人、91岁高龄的苏州古籍领域泰斗江澄波,一睹百年老书店的风采。

 

 

 

【出录音 潘先生1

潘先生:我第一次来,看到这么多好书,蛮惊讶,书真的蛮好,确实蛮好的。

记者:发现了个宝藏。

潘先生:哎对对对,现在没这么好的书了,古代的砚台啊,像这种医药的书啊,现在一般都看不到了。《康熙字典》很老的(版本),这种都是好书。这书店我感觉啊主要也是一种传承吧,传承文化,蛮好的,真的蛮好的。【录音止】

 

市民潘先生是个书法爱好者,听朋友说钮家巷有家了不起的旧书店,兴冲冲赶了来,果然不虚此行,激动得潘先生赞不绝口。

 

【出录音 潘先生2

潘先生: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古旧书店多几家,对传承文化毕竟有好处的呀。我们还是要读书呀。

记者:我刚刚走过来有个新村叫“读书新村”,就是说明这一块应该挺有文化氛围的对不?

潘先生:哎对。知道以后肯定要常来,到时候跟我女儿讲讲,带我女儿来看看。【录音止】

 

 

 

书店面积不足20平方米,陈设朴素简单,空气中漂浮着一股古旧纸张的味道。三个书架将店隔成两个部分,大一点的摆满了待售的旧书,小一点的是书店主人江澄波的古籍修复室。深处,一块匾额上写着“文学山房”四个字。

 

江澄波老人告诉我,文学山房由他的祖父江杏溪创建于1899年,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祖父曾告诉他,不少当时的朝廷大员、社会名流都是书店的常客,目前书店的名字也是由苏州著名书画家马伯乐所题写。上世纪30年代,文学山房成为了江南一带出售古籍的名店,“古书盈架,购销以万金进出”,不少名人名家来此“淘书”。江澄波:

 

【出录音 名人】

周作人来买过书,(名)人实在太多,我小时候还见过章太炎先生呢,我背了书包去上学回来,章太炎先生在书店买书。【录音止】

 

 

1956年,公私合营的浪潮席卷全国,文学山房被并入苏州古旧书店,江澄波也成了书店的一名职工。凭借着祖辈长期的言传身教,江澄波逐渐成为苏州古籍领域的专家。经他之手,大量古籍被送往国家图书馆和各省市图书馆。江澄波:

 

【出录音 营收】

江澄波:假使我就卖这个书呢我也要关门的呀,利润很薄的。我主要是替国家图书馆收古书哎。我同北京图书馆,现在叫国家图书馆,我同他们几十年不断地联系。

记者:您等于是帮国图收书然后卖给他们是吗?然后靠这个盈利来支撑我们这个书店?

江澄波:对对对,可以贴补一点。所以家里子女都叫我不要干了,那么我说这是苏州的传统文化呀,把它传承下去。【录音止】

 

令江澄波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收书发生在1992年,南京图书馆请他牵线从苏州顾氏后人顾笃璜手中以4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得了过云楼藏书的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之一藏书则在2012年拍出了2.16亿元的天价。说到这件事,江老说心里面还有点对不住顾笃璜。

 

【出录音 过云楼】

后来我同顾笃璜先生开会坐在一起,我说顾先生啊,我92年的时候同你把这个书送到南京图书馆啊,我现在心里头有点不好意思。我说我不同你办这件事情么,你今天可以卖几个亿了哇,对不对?他说同你不搭噶的,书都送到南京图书馆去的,你又没拿我一分钱。【录音止】

 

 

我问江老收了一辈子的古书,有没有遇到自己特别钟爱的,也给子孙留下几本传家宝。老人笑笑说,自己总归还是老思想。

 

【出录音 老思想】

江澄波:我自己已经91岁了呀。

记者:传家宝传下去呀?

江澄波:还是留给国家图书馆最好呀。

记者: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些好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江澄波:对对对。我思想还是老思想,搞这个行业总是要挖掘抢救中国文化遗产呀。收的来把它修修好,提供给国家图书馆永久保存。【录音止】

 

尽管有着百年名店的称号,但显然卖旧书的盈利对支撑一个书店的运转杯水车薪。有人劝他走时下流行的书店配茶座路线,江老一口否决,他说书店就该有书店的样子。2015年,书店获评“苏州市优秀特色书店”,得了3万元奖金,江澄波马上拿出2万多元将店里书架全部翻新。他笑着对我说:“你看,这样一换,书都显得好看多了。”

 

 

 

从去年11月份开始,随着全国各家媒体的不断到访,书店的人气也被带动了起来。虽然给老人生活带来一些困扰,但上门总是客,纷至沓来的媒体记者,慕名而来的游客,老人家总是和气地亲自接待。

 

【出录音 慕名】

广东啊山东啊浙江啊都有来的,中央台一放么大家都知道了。早晨还有一个山东来的。看看热闹,有的买一点书去,同我拍一个照。旧书爱好者还比较多的。大家来么总归是好的,欢迎的。【录音止】

 

【出录音 现场】压混

 

说话间一个说着苏州话的年轻人推门进来,来取他委托江老修补的几本古书。其中一本图样精美的小书,竟然是一本民国时期的《蟋蟀谱》。

 

【出录音 蟋蟀谱】

江澄波:《蟋蟀谱》。

记者:哇,是讲蟋蟀的吗?你能不能稍微翻一翻……【压混】

 

 

 

委托修书的市民陈先生一边翻看一边对江老修书的手艺赞叹连连。

 

【出录音 修书】

陈先生:满意满意很满意。价格也优惠。本来是一点点的散页,现在装订成册了。江老修书很有名的呀,老前辈啊,不仅是在苏州,全国权威的。

记者:这个店也老有名了是不是?

陈先生:对,清朝的时候就出名了。

记者:这样的店在苏州是不是也不多?

陈先生:仅此一家。【录音止】

 

 

古书爱好者,委托修书的收藏者,好奇的游客,也让这间小小的书店在新年里热闹起来。每天上午9点开业,下午4点半打烊,江澄波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家和书店的两点一线,守着祖辈的牌子和自己的书香斗室。

 

【出录音 坐班】

一年只休两天,年初一年初二,年初三上班,一直上到大年夜,呵呵。基本上我在这里坐班,家里也没有事呀,我怕老年痴呆呀,你们来同你们讲讲,看看书,动动脑筋。【录音止】

 

阳光洒进来,岁月的流转在这里似乎也变得缓慢。看着书店里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江澄波笑着说时代不同了。

 

【出录音 时代】

江澄波:我年轻的时候,到书店来看书的大部分都是男同志看书,女同志拎个包跟在后面等着。那么现在发觉什么呢,女同志来看书,男青年跟在后面拎个包不看书,人家同我说现在时代变化了。

记者:爱看书的女孩比男孩多了,对吧?

江澄波:是的。【录音止】

 

 

我问老人新年里的愿望,江老眼睛一亮,脱口而出的还是书。

 

【出录音 心愿】

心愿么就是看到更多的好书。收下来还是提供给国家图书馆保存起来,还是这样。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录音止】

 

读书,读好书,读没见过的好书,这也是91岁的江澄波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您刚刚听到的是由江苏台为您制作的《百年书店的新年坚守》,记者晶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