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重温双城记忆,翻开《中山陵档案》

 

口导:欢迎收听《全景中国》节目,本期节目由江苏台为您制作,我是江苏台记者谢晶晶。112号,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前夕,《双城记忆——南京广州档案史料展》在南京、广州同期举行。展览从两地遴选出300多张图片,60多件实物,全面反映孙中山先生在两座城市留下的历史足迹和情感渊源。同一天,《中山陵档案》在南京中山陵博爱坊前正式出版发行。这套丛书是大陆首度全收录中山陵建陵前后的官方机要资料。今天的节目前往江苏南京,重温双城记忆,翻开《中山陵档案》。

 

 

 

【出录音 王伟-双城】

广州和南京是中山先生两个重要的城市。中山先生最早就读是在广州,他是在广州的南华医学院。然后他行医在广州,三次武装起义,包括黄花岗起义都是在广州。广东又是孙中山先生的老家。就是说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而我们南京是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他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而且去世之后指明安葬在南京的紫金山。【录音止】

 

南京市档案馆史料利用开发处处长王伟介绍,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双城展从今年年初就开始筹备,两市的档案部门为这次展览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广州市档案局副局长王书桂:

 

【出录音 王书桂】

我们档案馆保存的档案里面也有好多跟他有关系的资料。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也是他,同一个人。我们有很多共同的东西经常会交流。所以我们这次联合办这个展览,我们觉得用这种形式来纪念他的诞辰,非常有意义。【录音止】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篇目:“革命遗迹、岁月留痕”篇,重现了孙中山从广州发起革命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兴文重教、后人追怀”篇,展示孙中山生前为两座城市创立的多所中小学和高等院校,以及数十座城市花园;“奉安南京、永久纪念”篇,罗列了孙中山逝世之后,遵循其遗愿,在南京建设先生陵寝的种种细节,以及南京、广州两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留下的各种“中山遗迹”;“传承精神、践行宏愿”篇,收集了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和《实业计划》中对南京、广州的设想,与今日的印证和对比。王伟:

 

【出录音 王伟-特点】

现在我们叫“江北发展”,那时候孙中山就提出来“扬子江水道”,他的规划和理想,包括高速公路包括铁路,我们现在很多已经超越了他的理想。100年前他就能提出来这个思想和理念,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应该说是一个实干家。包括我们的中山路,全国大家统计了有300多条中山路,这是在全世界都无法比拟的。包括我们讲南京的城市博爱、文雅,他就深深地根植在我们城市的文化、城市精神、城市的记忆之中。而且我们最大的亮点是我们用了很多的档案史料,不是单纯的图片展。我们强调的是档案馆的史料,包括怎么改建中山门、怎么建筑中山大道、怎么兴办文教设施,这些史料我们拿出来很多都是第一次公布。【录音止】

 

 

 

与双城记忆展同时亮相的还有珍贵史料丛书《中山陵档案》,在南京中山陵博爱坊前正式出版发行。这也是大陆首度全收录中山陵建陵前后的官方机要资料。《中山陵档案》丛书包括《葬事筹备》、《陵墓及纪念工程》、《陵园管理》(上、下)和《陵墓建筑图纸》共5册。丛书封面为淡黄色麻布质地,印有深蓝色中山陵的图样,庄重大气。翻开书页,一张张彩色影印的珍贵档案原件映入眼帘。王伟:

 

【出录音 王伟-首次】

包括很多民国建筑的那些大师,包括杨廷宝、吕彦直,而且是他们亲笔手绘的图纸,是我们第一次全文公布。一共有两百多幅的,而且是蜡纸那种,是很珍贵的,那些档案我们花了很多力气进行数字化的扫描,因为不能像现在这些手段,原件几乎大家在库房里是看不到的。以前公布的就是一两张,在内部展览,没有全文的这种公布,而且是一个系统的,包括我们前面4本,我们这些资料很多都是完整的系统的,第一次全部全文公开这些内部档案史料。【录音止】

 

 

 

王伟介绍,丛书全集收录近2000卷的史料档案,从19253月孙中山先生病逝前后,到19494月解放军和平接收中山陵,时间跨度24年。档案主要来源是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不同时期的档案文献,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官方资料。

 

【出录音 王伟-数量】

我们中山陵档案将近是2000卷,就是我们馆藏的中山陵档案,如果涉及到跟中山先生有关的应该在三四千卷,涉及到具体的档案可能要有几万件,就是我们扫描出来的画面应该达到20万以上。就是我们一本书只选择500页,就是说我们要从这么多中选取500个最精彩的画面,最精彩的内容给大家,还要保持一个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家可以看到葬室筹备,陵园管理委员会的几十次的会议记录,就是中山陵的每一步、花掉的每一分钱,做的每一项合同、做的每一件大事,包括怎么建筑、怎么沟通、怎么去协调,包括征地、拆迁,怎么建设,包括经费、人员的管理、陵园的管理,这个记录是非常完整的,而且都是手写的。【录音止】

 

 

在《陵墓建筑图纸》分册中,首次系统全面收集了陵园建设工程的大小图纸200多张,这批图纸来自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馆藏,包括民国建筑大师吕彦直等人对中山陵及附属建筑所作的原版设计图纸。王伟表示,这批图纸由于年代久远,不少都已泛黄发脆,已经不能拿出原件公开展示,将这批珍贵图纸完整拼接影印,工作量极为巨大。

 

【出录音 王伟-困难】

就是你一点错都不能出。几十万件浩如烟海的档案里面挑出出版的时候实际上只拿出了大概3000件不到的东西,3000页的画面。但我们档案做好的数字化将近20万。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这个书这个展览,但我们将近7个人付出了将近1年的劳动,我到中山陵来已经来了将近40趟,每个礼拜都来,前3天我1天来3趟,我们应该使出洪荒之力了。【录音止】

 

 

 

不仅有大家所熟知的孙中山先生陵寝构造图,还包括音乐台的整体设计图以及一些附属纪念工程的装饰细节图,均系吕彦直等人的亲笔手稿,极为精细,展现了当年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和高超技艺,也向世人再现了当年中山陵在设计图纸上的最初模样。目前这5册丛书已经可以在书店和网上预定购买。该套丛书全集计划出版十四、五册左右,预计于201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90周年纪念前全部出版完毕。王伟:

 

【出录音 王伟-意义】

一个是把史料提供出来给大家进行研究,另外让老百姓知道中山先生和我们南京和中国的这些关联。当时的中山陵的建设,实际上是举全国之力、举全球之力。很多华人华侨都捐了很大的款项。包括中山陵很多的纪念工程都是海外华侨投资捐建的,很多都是老百姓自发地捐款掏钱来建的。而且当时很多的建筑商是没有赚一分钱是亏本的。中国水泥厂的姚锡舟先生,当时中山陵建造的水泥,大家可以看到,现在80多年将近90年过去了,这个水泥还是质量非常好,这种青灰色。而且他是赔了8万银元,档案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他是赔钱来做这个买卖的。大家想想看(1925年建造到(1927年北伐军占领南京的时候,这两年是军阀混战的时期,这个建筑工程始终没有停止。【录音止】

 

您刚刚听到的是由江苏台为您制作的《重温双城记忆,翻开〈中山陵档案〉》,记者晶晶,再见。